所以每當過年的時候,有車一族自然是少不了要開著自己的小車到鎮上走溜達、溜達,可是一個小鎮,道路狹窄,再加上農村橫行的摩托車大軍,以及最為關鍵的大家互相之間根本就不遵守規則之類的,亂停亂放。
所以每當過年的時候,整個鎮上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車,擁堵不堪,幾乎都要陷入癱瘓的地步,反而走路比起開車要快的多。
此時,呈現在李複眼中的就是這樣的一副場景,到處都是熱熱鬧鬧的人群,無數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年輕人一個個穿著非常的潮流,有的還留著非主流的髮型,染著各種顏色的頭髮,互相之間聊著一些話題。
與他們形成截然相反的是,一位位衣著厚實,臉上充滿滄桑,身上帶著泥土的農村人,此時他們正用摩托車帶著一些農貨往鎮上趕去,過年的這段時間,所有的東西都漲的飛去,從外地回來過年的人消費了驚人,是一年之中東西最好賣的時候。
此時李復的眼中看到的就是如此的矛盾,也是現在整個華夏之中最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像這樣的一幕發生在整個華夏的各個農村地區。
“哥!”
這時一道熟悉的聲音響起,李復順著聲音望過去,一張和李復長相有幾分相似的年輕人正在向李復揮手,這人是李復的親弟弟李興,目前在讀大一,一放寒假就已經回來,現在正是過來接李復的。
“不錯嘛,又長高了!”
兩兄弟相見,李復看著比自己高出半個頭的李興,臉上帶著笑容說道。
“哈哈,比你高了吧,走吧,回家吧,爸媽都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就等著你回去呢。”
李興笑了笑摸著自己的頭,從小他就喜歡和李複比身高,小時候自然是比不過的,後面倒是終於超過李復了,現在都有180的身高了。
李興幫著李復提上一些大包、小包,來到一輛摩托車這裡,很快就騎著摩托車帶著李覆在擁擠的道路上艱難的行進,等出了三江鎮的範圍之後才總算是不會擁堵,油門一摧,摩托車就飛速的在鄉村的道路上前進。
此時,到處都是一片秋冬的景象,田裡的稻子早就已經收割完畢,空曠的之處望過去顯得有些蕭條,道路的兩邊時不時有些村莊,有的房子建的非常漂亮如同一棟棟小別墅一般,而有的還是那種低矮的泥土房。
村莊之中,停放著一輛輛小汽車,還有那些過年回來之後一起互相之間聊個不停的年輕人以及那些越來越少的老人,嘻嘻打鬧的孩子,掛起來的春聯、紅燈籠等等,春節的氣氛已然迎面而來。
李家村,離三江鎮不算遠,只有幾公里的樣子,再加上現在村村通,到處都修建了水泥馬路,再加上李興又是年輕人,騎摩托車的速度自然不慢,所以很快李復就到了。
“哎喲,這不是那個上了新聞播報的李復嗎?”
“回來了?”
李家村算是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存在,有百來戶來家,大幾百號人口,此時很多老人看到李復,連忙問道。
“回來了,二大爺,您身體可好?”
“三奶奶,好久沒見到您了。”
“三叔伯,您還是那麼勤快,這都快過年了,該好好的休息幾天了。”
李復也是一邊笑著和村裡的人打招呼,整個李家村全村都是行李,都是一個老祖宗開枝散葉出來的,說到底其實都可以算是一家人。
“李復這孩子現在可是了不得了,小時候的時候我就覺得他乃人中龍鳳,你看看,是我們村第一個考上全國名牌大學的,現在更是研究出了那個什麼治療愛什麼病的藥物出來,都上了新聞播報了。”
“可不是嘛,我孫子也是讀大學的,他跟我說這項什麼技術可以值多少、多少億,能夠救幾千萬人呢。”
“這下二郎是有福享了,他們家為了供兩個大學生讀書,都可以算是我們村最窮的了,現在也算是苦盡甘來,聽說李復這孩子給他們父母匯了500萬回來,準備好好的建大房子呢。”
村裡的人一個個都在議論李復,毫無疑問,現在的李復可是名聲大振,即便是村裡的老人都知道自己村出了個大科學家。
PS:求收藏、求推薦票、求點選,感謝品書之我見的1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