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邊走邊聊天,韓大飛就忍不住對著曹海濤問起來,韓大飛是去年才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不過學的卻是和採礦無關的專業。
“稀土是化學週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目前自然界中有250 種稀土礦。最早發現稀土的是芬蘭化學家加多林,他於1794 年從一塊形似瀝青的重質礦石中分離出第一種稀土‘元素’——釔土,因為18 世紀發現的稀土礦物較少,當時只能用化學法制得少量不溶於水的氧化物,歷史上習慣地把這種氧化物稱為‘土’,因而得名稀土。”
“稀土的開採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三類,即酸法、鹼法和氯化分解法。酸法分解又分為鹽酸分解、硫酸分解和氫氟酸分解法等;鹼法分解又分為氫氧化鈉分解或氫氧化鈉熔融或蘇打焙燒法等……”
“其實稀土本身的價值就已經相當高,高純度的單一稀土元素的價值還要高上幾千倍、甚至上萬倍,以前我們華夏出口稀土雖然很多,可是也僅僅只是出口初級品,價格很低,反而要從歐美等國家手中購買高純度的稀土,其中被人剪羊毛不知道剪得有多慘。”
“濤哥,難道我們自己就不能提煉出高純度的單一稀土元素嗎?”
“由稀土精礦分解後所得到的混合稀土化合物中,分離提取出單一純稀土元素,在化學工藝上是比較複雜和困難的。其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鑭系元素之間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十分相似,多數稀土離子半徑居於相鄰兩元素之間,非常相近,在水溶液中都是穩定的三價態。稀土離子與水的親和力大,因受水合物的保護,其化學性質非常相似,分離提純極為困難。”
“二是稀土精礦分解後所得到的混合稀土化合物中伴生的雜質元素較多(如鈾、釷、鈮、鉭、鈦、鋯、鐵、鈣、矽、氟、磷等)。因此,在分離稀土元素的工藝流程中,不但要考慮這十幾個化學性質極其相近的稀土元素之間的分離,而且還必須考慮稀土元素同伴生的雜質元素之間的分離。”
“那我們公司現在有沒有掌握提純的技術?濤哥,我們可不能一直讓歐美人用剪刀差剪我們的羊毛。”
“肯定掌握了啊,現在輪到他們剪他們的羊毛了,沒看到空天飛機我們一架都賣上萬億嗎?”
曹海濤也是非常爽快的答應下來,反正路上也是無聊,互相之間聊聊天也能夠很快就打發時間,一路上開始大家科普起稀土礦來,聊著、聊著,很快就來到了礦場區這裡。
“兄弟們,開工了!”
韓大飛透過通話機一聲怒吼,駕駛著機器用巨大的爪子往月球的小山上面挖過去,月球的玄武岩紛紛碎裂,一抓就一大把玄武岩,然後一轉身就將這些玄武岩和泥土等等裝到了後面跟隨過來的工程車上面。
十多輛工程車用了不到30分鐘的時間就已經裝的滿滿的,而眼前這座小山似乎沒有任何的變化,損失的這點質量對它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十幾分鍾之後,眾人駕駛月球工程車又回到了月球基地這邊,一輛輛月球車將上面的玄武岩和泥土等等統統倒進冶煉線上面。
隨著轉動帶的轉動,開採回來的玄武岩先是進入粉碎車間,一塊塊玄武岩在這裡被粉碎成粉末,接著進入冶煉爐當中開始進行稀土元素的分離。
曹海濤這邊選擇的稀土礦是稀土當中價值比較高的鏑和鋱元素稀土礦,這兩種稀土礦的價值一直都比較高,特別是高純度、高成色的稀土礦,價值更是非常高。
幾個小時之後,曹海濤、韓大飛等人一個個都眼巴巴的看向分離爐這邊,前面幾十噸、上百噸的岩石、泥土等等裝進去,可是最終出來冶煉出了的稀土礦卻少的可憐,僅僅只有不到幾千克。
“濤哥?這銀白色的就是稀土?”
“嗯,這個就是稀土。”
“怎麼只有怎麼一點?我們可是將幾百噸的玄武岩給弄進去的,才出來怎麼一點,我們老闆都要虧本虧到姥姥家哦。”
“才出來怎麼一點?你知不知道這一點的價值是多少?隨隨便便也要上億,沒想到月球的稀土礦竟然已經豐富到了這種程度,怎麼點玄武岩都能夠提煉出如此多的稀土出來。”
曹海濤看著最終的成品,摸著下巴被月球上面豐富的稀土礦給震驚了,要知道這最終出來的可是高純度稀土元素,價值非常高的。
PS:求票票,各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