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

第11章 元神七品!信馬由韁!

有紫曦弓煉筋練力,加上各種大補之物,張麟體魄愈發強橫。

除卻必要的運轉《大威德明王身》之外,他還夜夜存想真武蕩魔大帝,元神、肉身齊頭並進,有條不紊。

白日裡則是正常去錦衣衛衙門點卯。

值得一提的是,跟著齊曉航他們走了幾天之後,餘頭兒給他正式分配了巡街的區域,手下也多了幾個校尉和力士。

有點像上輩子從實習期轉正為正式編制的員工,雖然權力變大了,但是工作也變少了呀!

巡街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交由校尉和力士,張麟也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得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修煉。

是夜。

一輪明月掛在天際,稀疏的星點裝扮著夜空,寡淡的霧氣飄起,張麟一如既往地坐在小院當中。

四下無人,清荷、秋意都被他打發去睡覺了,他元神中存想真武大帝,熟悉的舒爽感湧上心頭,外道邪魔不斷誘惑著元神墮落,一道雷電劈下,又瞬間消弭無蹤。

忽地,張麟福如心至般,蠢蠢欲動的元神從眉心飄出,在漆黑的夜色裡自如活動,如魚得水。

元神七品夜遊!

八品出殼的元神僅僅能在肉身方寸之地活動,而且由於元神孱弱,出殼越多,就越容易遭受邪魔侵蝕!

唯有到了夜遊境界,方能在夜間不受肉身距離限制,自由活動!

“不知道是我元神天賦異稟,還是說《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這門功法足夠強悍,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從毫無根基品級,到了如今的七品夜遊,算是初步可以施展元神一道的種種神妙了!”

張麟的元神在空中飄動,沒有肉身的桎梏更加靈活,不受任何的物理法則束縛,就如同鬼魂陰物一般。

事實上,他現在的狀態和鬼魂陰物也沒太大的區別,只是有肉身作為錨點寄居。

到了七品夜遊,元神已經算是超凡脫俗,不能等閒視之,若是配上一柄元神法器,御劍千里之外取人首級也未嘗不可!

當然,武者血氣陽剛,最克陰魂鬼物,遇到同品級的武者,貿然行動顯然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天賦門檻高,前期戰鬥力不足...這也是為什麼極少有人選擇走元神仙道。

“在府內試試這夜遊境界的玄妙...”

神魂夜遊,這種新奇的體驗哪怕是張麟也有些把持不住。

當然,他也只會在小院的周圍晃盪,京城臥虎藏龍,說不定一不小心闖入哪位高品武者的棲身之所,對方一個不小心爆發氣血,他估計當場就魂飛魄散了!

穿牆鑽地,飄回主臥,張麟在外間看到了穿著肚兜熟睡的清荷、秋意。

秋意平躺而眠,被子高高隆起;清荷睡姿則要差了許多,被子斜蓋到小腹,露出大片的雪白春光。

“曾經的小丫頭片子也長大了啊...”

張麟沒有多做停留,很快就再度穿牆,往府上的其他地方飄去。

梁國公府上不少地方陽剛血氣厚重,一靠近就有種神魂被灼燒的痛感,其中最甚的是張麟他老爹張景泰所在的方向。

煌煌如烈日,他差點以為他這是在大白天神魂出殼,恐怖如斯!

遊戲了片刻,體驗完畢之後,張麟神魂歸位,沉重的疲憊感如潮水般襲來。

這種不是肉體上的疲憊,而是精神嚴重虧空,類似於他上輩子連續熬幾個通宵做題後的狀態。

“看來剛突破還是要穩固一下境界...”

張麟從懷中拿出先前長公主贈送的養元丹吞服,再輔以存想真武大帝,元神快速恢復起來。

‘飯還是軟的香啊!’他如是感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