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

第59章 當不成新娘,當小娘也行啊

張麟瞥了屍體一眼,心中立時有了判斷。

這具女屍兩手張開,指甲縫當中也無泥沙,腹部只是面板泡的有些發皺,並未見任何隆起,又叫鄒恩明掰開屍體的口鼻眼睛檢視,確認並無汙泥和積水...

“她不是溺死的,而是死後被沉入井中!”

結論一出,靈堂內外譁然,人群之中頓時響起嗡嗡嗡的議論聲。

“這位大人,皇城司的大人可是已經蓋棺定論,你莫要信口雌黃!”李夫人色厲內荏,大聲叫道。

旁人也起了質疑之心,“若要說服我等,起碼要給出個理由吧?”

“是啊是啊,這等不明不白就下結論,不合錦衣衛辦案規矩吧?”

“......”

在眾人的你一言我一語當中,張麟不徐不疾,道:“理由倒也很簡單,但凡個懂得刑獄斷案的老手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皇城司的人自然也可以,但是他們先入為主,並沒有檢視這妾室的死因,故而才斷案錯誤!”

“李員外郎的確是被嚇死的不假,但絕對不是被小妾的失足落水給嚇死的,一般活人落水會拼命掙扎,難免會在井中抓到一些青苔泥沙,口中也會灌入大量的泥水,導致腹部隆起,但眼前的這具女屍完全沒有以上的特徵!”

張麟又在小妾屍體脖頸處捏了捏,“此人真正的死因是被人以大力捏碎了喉骨,窒息而亡!”

轟!

眾人現在腦子如同一團漿糊,無數個問號不斷從頭頂冒出。

李府為什麼要偽造一個小妾的死因?

李老爺不是被小妾嚇死的那是被什麼嚇死的?

不說他們,現在齊曉航幾名錦衣衛也是腦子一片空白,完全理不清頭緒。

他們唯一能夠認定的就是——李夫人母子絕對有問題!

而有這個思路就好辦了...

“把他們全都帶到錦衣衛去,嚴刑拷打一番,看他們和李員外郎之死有何關係!”

齊曉航大手一揮,身後如狼似虎的校尉和力士如一堵高牆,將李夫人母子圍在中間。

從五品的員外郎死因存在蹊蹺,錦衣衛不管怎麼樣都不可能坐視不管。

一聽到要帶自己母子倆去錦衣衛嚴刑拷打,李夫人頓時就像是護崽的老母雞,張開雙臂擋在李建業面前,大聲嚷嚷:

“都是我一個人做的,跟建業沒有關係!”

“哦?”

張麟擺手示意,錦衣衛們立刻停下抓捕的動作,虎視眈眈地看著中間的母子倆,“你做了什麼?”

“我...我...”李夫人支支吾吾,片刻後似乎重新組織好說辭:“那小賤人自從被老爺從教坊司贖身回來之後,不僅勾引老爺,還想勾引我兒子,所以我就把她掐死了,沒想到被老爺他看到了,一時心急,氣火攻心這才被嚇死了!”

“教坊司贖身?”張麟看向齊曉航。

齊曉航無辜地兩手一攤:“就算我經常去教坊司,也不可能所有花魁都認識啊...”

“你撒謊了!”魏洲看著李夫人,輕飄飄說了一句。

鄒恩明趁機補刀:“而且謊言太拙劣了,你四肢軟綿無力,怎麼看也不像是習武之人,如何能將人的喉骨捏碎?”

“依我看,李建業李公子倒是雙腿紮實如老樹盤根,一對臂膀遒勁有力,氣血蟄伏呈抱丹狀,仿若隨時能夠爆發,明顯是筋骨圓滿、內壯如牛的八品武者!”

他仔細打量了一下李建業,口中嘖嘖稱奇。

齊曉航奇怪地瞥了他一眼,心想這小子什麼時候變聰明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