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筆趣閣

第49章 一顆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香河縣驛站。

月黑無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當中,零星的房間內亮著微弱的燈光。

張麟隨齊曉航幾人住進了這驛站當中,案子結束,他們也不需要隱瞞身份,自然也就不用再住龍門客棧。

而是住進了給朝廷官員落腳的驛站,還是最高規格的房間,內裡奢華程度自然不是一家民營客棧可以媲美。

朝廷的官員,從來都不虧待自己!

易石已經先行一步回京城了,縣令的摺子也遞到吏部,下一任城隍不日便要走馬上任。

而張麟他們,一是想假借出差的名義多偷閒幾日,二是張麟提議去蛟妖的水下洞府再探一探情況,說不定有什麼意外之喜。

畢竟蛟妖只是妖類,和人族走的路子總歸有些不同,一些奇異也容易忽略過去。

一連幾日,四人都在這片水澤當中流連,倒是有些收穫,而且還逮到了幾隻先前那蛟妖的手下。

問詢一番之後,發現對方也並未作惡,張麟隨便點撥告誡了幾句後,便放他們離去,遁入這數百里水澤當中逍遙而去。

翻看了一會兒《太平要術》,發現其中的確稱得上包羅永珍,符籙之術更是博大精深。

可惜,張麟對於此道並不瞭解,日後倒是可以培養身邊的親信鑽研,也算為國公府添幾分底蘊。

又觀摩了一會兒其中的《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等大神通之術,現在的他只不過是六品日遊,莫說金丹,連驅物都做不到,這等神通自然也就施展不開來。

元神仙道,四品彙聚龍虎、成就金丹。

正所謂:一顆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元神經過日月淬鍊,強大到可以元神觸碰實體,進而成就金丹,與天地交匯,修出所謂的元神法力...便可施展五花八門的玄門道術!

這和武道四品的真炁有異曲同工之妙。

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這些都是道門的頂尖法術,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句神仙手段。

“看來,傳說《太平要術》乃是仙人傳授,也並非空穴來風!”

張麟輕吐一口濁氣,將記錄《太平要術》的玉簡收入儲物符籙當中,吞服了一顆壯神丹之後便開始閉目存想。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武道如此,元神修煉更是如此。

如今以他的元神、武道修為,就算幾天幾夜不睡覺都不會精神枯竭、產生疲憊之感,以存想代替睡覺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

時間緩緩流逝,夜色漸濃,漆黑如墨。

張麟頭頂三尺元神出殼,融入夜色當中,宛如魚入大海、鳥上青天...油然產生一種暢快之感。

剋制住外邪陰風、承受住烈陽炙烤後的元神,出殼後只感無比輕盈,渾然沒有肉身的束縛。

穿牆過壁,如入無人之境!

在整座驛站當中逛了一圈,看到了酣睡的眾人、還在灑掃的僕役、賣力做著活塞運動的官員...

自覺有些無趣,張麟突發奇想飄出門去。

在京城藏龍臥虎,到處都是氣血如烈日般的武道強者,他不敢隨意靠近。

但這香河縣倒是沒了這麼多顧忌,剛好可以測試元神到底能離肉身多遠。

緩緩飄蕩至上空,俯瞰著驛站,繼而遁入夜色,整個香河縣城都被盡收眼底,一團團熾熱的氣血仿若黑夜裡的螢火,點綴著城中的夜景。

這種感覺很是奇妙,就像是一個神明踩在雲端,俯視掌握著這一方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