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筆趣閣

第53章 別做的太過分

在驛站當中用過早飯,喂好馬匹,一行人總算是結束了這次的香河縣之行。

四人騎著高頭大馬,在官道上策馬狂奔。

身後放風箏似得遠遠吊著兩名道人,他們腳下踩著飛劍,憑虛御空,加上飄飄衣袂、斑白鬍須...倒是有幾分仙風道骨的真意。

當然,前提是齊曉航幾人在早上沒有看到過兩人點頭哈腰的諂媚模樣。

抽空回頭瞟了一眼,三人不由得心緒複雜,心中對於道門仙宗高人的濾鏡也徹底被打破。

這倆道人一個叫張慕法,一個叫顧修真,太平道的前掌教和前長老,張麟也和三人講述了昨夜驚心動魄的元神交戰。

再聽說倆人一個五品驅物,一個是四品的金丹境界,三人更是膽戰心驚,同時對於張麟的實力認知又上了一個臺階。

“回去差不多就能接到總旗的任命了,到時候把哥幾個調派到你手下,也省得餘頭兒三天兩頭抱怨我們這幾個紈絝子弟淨給他添堵!”

齊曉航笑著打趣了一句,張麟成了他們的上司還有一個好事——最起碼類似香河縣的狀況不會再發生。

張麟背景強大,能抗得住壓力,尋常的錦衣衛想指派他或者他的手下還得要看他願不願意。

這樣的話,寧國公想要對他們下手的難度直線飆升。

“好傢伙,我拿你們當兄弟,你們卻想當我下屬?”

張麟表示沒問題,接著又鄭重提醒了一句:“在黃龍洞府得到的丁甲符籙別隨便亂用,這玩意關鍵時候能救你們一命,現在我還沒有掌握這種符籙的製造手段,用一張少一張...”

“知道知道,對戰四品金丹都能壓制一頭,在外邊都能橫著走了!”

“別大意,太平道只是沒落的小教派,像太一教這種大教,不說金丹多如狗、元嬰遍地走這麼誇張,但四品絕對不少,哪有橫著走這麼誇張?”

“比喻嘛...我這不是隨口一說...嘿嘿!”

“.......”

幾人說說笑笑,天上御劍飛行的兩人聽到自家道派被diSS,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別過頭想要裝作沒聽到,恰巧視線碰了個正著。

......

梁國公府上,書房。

張景泰身著雲紋紫袍,坐在太師椅上,如一座泰山架在前方,氣勢厚重威嚴,如淵渟嶽峙!

“如何?”

他一邊翻閱手上的書頁,頭也不抬問道。

話音剛落,一個衣著樸素、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佝僂老漢推開書房的大門,緩緩踱步進入,“稟國公爺,二公子已經安全抵達京城,一路上風平浪靜,想來幕後之人已經放棄行動了。”

“他要是不放棄本公倒是能高看他幾分,一投機取巧之徒罷了!”

“國公爺您已經知道了幕後是誰指使?”老漢渾濁的目光似是亮了幾分。

張景泰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看向老漢,並未做直接回答:“密信我已經看過了,麟兒的實力有些出乎本公意料,想來是在太平道的遺留中得了些好處,收一兩個道人也不錯,權當消遣。”

若是讓旁人聽到,不免會暗笑張景泰狂妄自大,四品金丹在其口中卻是如此輕描淡寫,只是充當消遣。

但老漢聞言,卻是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並不覺有半點不妥當。

眼前這人是誰?當代梁國公,在軍隊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強者,其天資才情直追初代梁國公!

武道境界更是深不可測,年輕時候就打得京城同輩人物抬不起頭,一如現在的府上嫡長子張武!

“派人去寧國公府上傳兩句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