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不會在一兩個月內確定下第二運輸公司的改制情況,沒三四個月,這個事,在李路看來,不會有什麼進展。
於是,他決定在找段副市長談這件事之前,儘快掌握到一個別人不具備的優勢——包括香港商人。
他的對手不會是內地的任何個人,私營企業有這個實力的幾乎找不到,但是,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羊城市有太多可以利用的香港資本甚至僑胞資本。
帶著無以倫比港資外資屬性的對手,李路如果沒有能夠一舉定乾坤的資本,他必輸無疑,湯都輪不到他喝。
他驅車回到了陸港,光明廠也沒回去,家也沒回,直接一頭扎進了紅星拖拉機廠。
技術樓那邊,實際上是材料研究所,主要是馬金濤和他的幾位學生在搞材料研究。
看見李路一頭撞見來,正在指導江豪和劉國兵做實驗的馬金濤沒來由的有一絲緊張,而且還有一些想躲避的衝動。
“小李,你回來了,來來,快請到我辦公室坐。”馬金濤連忙迎出來,做著請的手勢。
陪著李路過來的劉貴松忍不住笑了笑,看見馬金濤的目光,連忙的收起笑容。
李路一下子就愣了,馬金濤從來對他就跟訓孫子似的,沒這麼客氣過,這裡面絕對有事。
“馬工,您這是……”李路猶豫著說,“您這麼客氣,我不太習慣。”
馬金濤一瞪眼,“瞧你說得,我平時都這樣,快請到我辦公室坐,喝點茶,我這茶不錯。”
李路連忙苦笑著說,“馬工,您就饒了我吧,茶先別喝了,您就直接跟我說,咋的了到底?”
“沒事啊,什麼怎麼了,我這能有什麼事,你不是挺長時間沒回來了嘛,甚是想念啊。”馬金濤道。
李路更怕了,道,“馬工,您一開玩笑,絕對是出大事了。您快說吧,我真扛不住這。”
馬金濤反而尷尬起來,欲言卻止,不知道如何開口,不斷的給劉貴松打眼色。劉貴松現在基本上是負責厂部機關工作這一塊兒,協助李耀華工作,既是廠長助理的角色,也負責人事主管這方面的工作。
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一大批技術工人、年輕的研究人員們,基本上都是他全國各地的跑費勁口舌用盡了各種辦法給找過來的。這年頭從國企單位裡挖一名職工的困難程度,與三十年後考個公務員的艱難是漁鷗過之而無不及的。單單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是不行的,這也恰好說明了劉貴松這方面的能力。
龔大柱某次和他回來之後,對其他人說,劉助理通常只花三分鐘就能說服一個人,於是乎,劉貴松的外號就在廠裡傳開了——劉三分。更多人私下裡稱呼劉貴松為三分鐘男人。
可能大多數工人都是出於佩服,而不是影射劉貴松某方面的能力。
這會兒,劉貴松面對馬金濤不斷打過來的眼色,道,“馬工,還是你說吧。”
他同樣的怕李路的責怪。
“怎麼了這是,到底怎麼回事啊,有什麼直接說嘛,你們在顧忌什麼?”李路大感奇怪。
這會兒,那邊正在做實驗的江豪和劉國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下了手裡的動作,都往這邊看,認真的聽著這邊的對話,甚至還有些屏氣凝神的樣子。
李路就更加奇怪的。
馬金濤咬了咬牙,嘆了口氣,道,“行吧,反正你早晚也是要知道的。是這樣的,小李,你給我那一百萬經費,我花完了。”
“什麼?五年的研究經費你們不到一年就花完了?”李路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