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五廠的人又來了。
李路以為是付永貴,卻發現只有一個人過來,是陳煌。
區區一個厂部秘書代替工廠,這是事情讓李路覺得蹊蹺。他早看出三二五廠內部有矛盾,但他沒想到會嚴重到讓一個廠長都代表不了工廠,而是陳煌這樣的年輕人。
八成是那位厂部書記的陳煌的爺爺的原因。
劉貴松說,“三哥,你要不要見他?要不請耀華廠長去見他。”
李路問道,“江鈞那邊有訊息傳回來嗎?”
“沒有,他們剛到四六零廠,還沒來得及去了解三二五廠的情況。”劉貴松說,“路上他們遇到了不少麻煩,比預計的時間晚了差不多一週的時間才到達。”
那邊都是山區,土匪路霸非常多,甚至有不少是山民,吃不飽飯鋌而走險搶劫過路人也是常有的事情。這正是李路派兩大高手萬山和向平護送江鈞前去的原因。
萬山和向平都是殺敵無數的退役軍人,有他們的保護,安全是絕對有保障的。
江鈞、萬山和向平三人去四六零廠談合作生產發動機的事情,這會才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山溝溝裡的四六零廠。該廠是大三線時期建立起來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和所有大三線工廠一樣,都是地處偏僻地帶,而且都是在內陸地區。基本上集中在內陸中間位置的幾個省份,距離海岸線以及邊境線都有上千公里的距離。
當年為了應對有可能出現的華蘇戰爭,沿海地區大量的工廠往內地遷移,或者抽調精銳部分在內地組建新的工廠。完全出於戰爭的考慮,工廠的選址都是按照便於隱蔽、便於疏散等軍事要求原則來進行,沒有過多地考慮交通問題。
同時大三線的工廠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技術力量普遍比沿海地區的要強。比如沈飛和成飛,兩者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當年成飛抽調了精英骨幹去了成都組建第二飛機制造廠,就是現在的成飛。現在成飛的勢頭比沈飛的要猛很多,與當年的良好底子是有密切關係的,而那些優秀的技術骨幹,都是從沈飛過去的人。
思考了一下子,李路說,“見一見吧,咱們的選擇不多,三二五廠是最好的選擇。選擇其他履帶供應商,光是運費成本就要增加一倍。”
劉貴松點頭說道,“好,我帶他去你辦公室。”
“帶到會議室,讓我大哥也過來。”李路道。
“好,我馬上去。”劉貴松連忙去安排了。
李路想了想,回到辦公室那邊,找出付永貴留下的號碼,撥了過去。
電話響了好一陣子,經過兩次轉接又響了好幾下,這才有人接聽。
“喂,哪裡?”是個蒼老的聲音。
李路正在懷念微信時代,回過神來道,“拖拉機廠的,我找一下付永貴同志。”
“哦,找付廠長啊,你等會,我給你叫去。”接電話的是門衛大爺,把話筒放下,就連忙的去找人去了。
李路聽得出來大概是門衛室之類的地方,一些工廠裡,其他科室可以沒有電話,但門衛室一定會安裝電話。堂堂一個廠長,居然不敢用自己辦公室的電話進行私人方面的聯絡。可想而知付永貴在三二五廠裡的境況多麼的艱難。
等了有十來分鐘,才聽到付永貴的聲音。
“我是付永貴,是李路同志嗎?”付永貴道。
李路很意外,“門衛室的號碼,你只告訴了我?”
付永貴無奈地說道,“是的,李總,一言難盡,你是不知道,我是天天盼著你的電話。”
“付廠長,貴廠的代表到我這了,但我沒看見你。”李路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