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公里的路,足足開了七天七夜,李路一行人在第八天早上進入了洛陽市區,這會兒,他們與乞丐無疑了。連續一週都沒有洗澡換衣服,基本上是人歇車不歇。
LC80的可靠性經受住了考驗,不愧是一代名車,許多汽車越野愛好者心目中的一代神車。
李路他們直接找到一拖,直接用介紹信在一拖的招待所那裡開了客房,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洗個熱水澡,然後踏踏實實的睡上一覺。
李路已經不知道在心裡發了多少回誓——以後堅決不開車跑這麼遠的路。這還是開LC80這種全尺寸寬大舒適的越野車,換成別的車,人估計早就廢了。這年月的道路狀況實在是差得可以!
由於比原定的時間晚了好幾天才到達,李路已經無法和馬金濤的學生取得聯絡,他只能去電話局往家裡打電話。為了方便溝通,李路找周秘書幫忙,在他出發前給紅星拖拉機廠安裝了電話,為此專門拉了一條線路過去,因此他可以直接往紅星廠打電話。當然,這會兒用的還不是程控電話系統,因此還是要經過繁瑣的轉接。
好幾分鐘後才接通,又要等接電話的去把馬金濤喊過來,又是幾分鐘。和馬金濤取得聯絡,馬金濤再和他的學生聯絡。他和他學生之間只能透過電報聯絡,他的學生看到電報之後,會到招待所來和李路會合。
這個過程再快也要兩天的時間。
因此,在等待的時間裡,李路大手一揮,讓其餘三人出去轉轉十三朝古都洛陽,他留下等馬金濤的學生。
在華夏曆史上,洛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歷史的見證,建立於夏朝,歷經了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朝代的定都,前後超過一千五百年。
一拖當年的選址確定放在洛陽,據說是因為太祖開玩笑的說了一句“容得下那麼多皇帝還容不下一個拖拉機廠?”。實際上,從地理位置來看,出於各種考慮,在中原地區建立一拖,是最好的選擇,可以更好的輻射全國各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一拖的紅色蘇式建築群,再過二十年,那些建築物會變成保護文物。招待所,就在其中的一棟高大的紅色樓房裡面,李路有機會住幾天老毛子風格的樓房。
他也沒閒著,因為有介紹信,他倒是可以在招待所周邊逛,看看聞名全國的一拖,看看製造出第一臺拖拉機廠讓華夏告別農耕時代的一拖。在李路這種穿越人士心目中,一拖是具有神聖色彩的,與其說是一個龐大的工廠,不如說是一種精神圖騰的象徵。
鼎盛時期的一拖,製造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拖拉機。
而此時的一拖,正在經歷市場經濟帶來的第一波陣痛,正在咬緊牙掛渡難關。這邊是李路近幾年來唯一從一拖這裡挖技術工人的機會,失去不再來。因此他哪怕千辛萬苦,也要過來一趟。
李路不能把紅星拖拉機廠的機遇全都歸結在自己的超前意識上面,那裡面有非常多的運氣的成分。比如說遇到了光明廠來了一位思想開放的新廠長,比如說遇到了一拖遭遇危機的這個當口。
紅星拖拉機廠與光明廠簽署的合同裡對時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交付規定數量的南方15型拖拉機,要受到懲罰的同時,紅星拖拉機廠也會失去一個為光明廠代工從而獲取製造經驗以及相關工藝技術的機會。
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挖一拖的工人,成熟的工人到位之後馬上就能展開生產。
其實李路對此並不抱多大的希望。
1992年國有企業改革啟動之前,不會有人願意放棄在國有企業的編制而跑去一個小私人工廠工作。這樣的現象甚至可以說不存在。馬金濤這種情況的畢竟是極少數,他是被研究經費給逼的。因此馬金濤對李路的想法,是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的。
行不行,都得試一試,哪怕能挖走一兩個人,這一趟也是值得的。
比李路預想中要快一些,馬金濤的學生找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