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TXT下載

第308章 又一釘耙

你挑著擔,我騎著馬...

“為什麼要挑一副擔子去西域?”

魏洲挑著扁擔,兩頭掛著沉甸甸的行李,旁邊一匹膘肥體壯的白馬一顛一顛地走著,一個男人騎在高頭大馬上,金黃色的陽光斜斜照過來,一張英武不凡的面龐熠熠生輝。

“而且,”魏洲站定,無奈看向張麟,“這幹嘛非要挑一頭白馬,此去西域長途跋涉,沿途不乏窮山惡水,這白馬哪能翻山越嶺,還不如把你那頭火麟馬騎出來。”

明明有儲物符籙,非要找根扁擔來挑行囊。

魏洲都不知道張麟到底想要幹什麼。

“嘿嘿...”

張麟翻身下馬,將扁擔連帶著行囊從魏洲肩膀上拿下,隨後收入了儲物符籙當中。

經過重新煉製之後,儲物符籙內的空間不知道擴張了多少倍,裝這麼一點東西自然不在話下。

“就覺得牽馬挑擔比較有意境一些。”

他看著走在前頭,盤膝坐在了野豬妖的背脊上,旁邊還有一隻猿妖上躥下跳的法玄和尚。

“我們幾個湊在一起,當真有點兒去西天取經的味道。”

張麟告別家人,而後又拿著聖旨,帶著王定方以及魏洲,和法玄和尚一道西出京城,騎馬而去。

他們走的是官道,法玄和尚騎豬西行,身旁又跟了個尖嘴猴腮的雷公嘴,令人望之而生出畏懼之心。

倒是跟在後面的張麟這一老二少,看起來正常許多。

饒是如此,他們這組合,沿途官道上的行人看到後依舊是避而遠之。

甚至於還有衙門中人來詢查他們的身份。

不過在張麟亮出錦衣衛鎮撫使的令牌之後,對方也是誠惶誠恐地退開。

“西天取經?取什麼經文?”

走在前頭的法玄和尚耳聰目明,很敏銳地捕捉到張麟話語中的幾個字,忍不住開口問了起來。

張麟牽著馬,王老默默相隨,一副垂垂老矣的模樣。

聽到法玄和尚的問題,他這才想起。

西域佛門的經文少得可憐,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話,更多的經文是修煉方面的,什麼佛義禪理基本上沒有。

靈山也是一個草臺班子。

初代的靈山之主僥倖得到了通往靈山秘境的機會,獲得了傳承,從而在西域的土地上照貓畫虎,也建造起了一座靈山。

自稱世尊。

靈山不斷發展壯大,也不斷有傳承分流出去,從而造就出一座座寺廟佛院,也分出了兩大下屬傳承——淨土宗和密教。

當然,這些秘史不會在西域流傳。

但是九州這邊卻有明確記載,張麟就曾經在他老爹的書房內看到相關的歷史。

這哪是什麼靈山佛地,分明就是一群有組織的、有武裝的黑社會團體,還是那種動不動只會物理渡化的。

見張麟沒有解釋,法玄和尚也不再追問。

魏洲也是個不愛說話的性子,王定方修煉‘藏鋒’真意多年,更是沉默寡言。

而法玄和尚自從在京城被張麟強勢鎮壓之後,就彷彿修了閉口禪一樣,剛才的那句話是出了京城以來張麟第一次聽到的。

於是乎,在沉默中,一行人朝著西域的方向行進。

而張麟從京城帶回來的白馬,也終於累倒在了中途。

“出來吧...”

來不及為白馬的死默哀,張麟突然察覺到周圍地下的異樣,隨手便祭出兩道烏光。

烏光之下,是兩枚如同釘耙一樣的鐵器,彷彿無堅不摧,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氣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