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是啥

第399章 鎮獄腰牌(二合一)

等張麟從武庫當中出來,就看見趙讓站在門口,笑容詭秘,對著張麟輕輕頷首。

“陛下有命,還望張同知早日出發前往汴梁路,遲恐生變。”

張麟眉頭一蹙,繼而舒展,回了個“知道了”,便匆匆離開了武庫。

趙讓看著張麟消失的背影,也轉身回了內廷,請復皇命。

張麟走在路上,對於太康帝的催促並沒有放在心上。

像這種老狐狸,雞蛋不會放在一個籃子裡。

雖然如今見他可用,但對付姬家這種萬年世家,不會只讓他一個人悶頭上趕。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不想剷除這些世家?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千百年來,世家依舊屹立在這片土地上,而王朝卻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足見世家已成頑疾。

‘道兵’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而世家在有明一朝已經衰弱到了極點,再加上發現新大陸的刺激,這才讓太康帝又一次興起了這樣的心思。

他從姚家借來的‘道兵’,應對姬家‘道兵’足矣,其族內由於族長以及諸多中高層被太康帝清空了一波,不說一蹶不振,但絕對稱得上損失慘重。

而且姬霸元這一死,即便有老不死的出來主持大局,但明裡暗裡的爭權奪利也少不了多少。

種種算計下來,姬家可謂是危急存亡之秋。

“若是我現在藉著調查汴梁路官場瀆職,貪墨賑災物資一事,對姬家下手,簡直就是手到擒來...”

當然,這也要看太康帝給的戰力配置如何了。

畢竟是一個傳承萬年的大家族,即便現在已經有些許的沒落,但以大明的體量想要一口將其吞併,還是有丁點風險的。

回到錦衣衛鎮撫司,徑直入了案牘庫內。

檢視了一番最近錦衣衛內部的人員調動,他已經位列二品的指揮同知,在整個錦衣衛的體系,除了身為都指揮使的白充,其餘人的資訊在他面前一覽無餘。

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差不多了。

很快,一則人員調動資訊引起了張麟的注意。

幾位指揮同知被白充徵調,而且隨行的似乎還不止這幾人,時間恰好是張麟後腳剛離開餘杭府的時候。

隱約可見皇族幾位供奉的痕跡,以及府庫中的幾口絕世神兵都被支了出來。

大明究竟有多少位一品,張麟也說不清楚。

或許,也就只有太康帝這位大明掌舵人才知道具體的數字。

但是他知道,國家機器一旦運轉起來,產生的破壞力是無法估量的。

要是紙面上的這些蛛絲馬跡,是為了對付姬家,那恐怕太康帝這次是要畢其功於一役了。

而他這個指揮同知,以及派發的幾位指揮僉事,還有隨行的皇室供奉,也只是明面上用作迷惑對方,讓敵人掉以輕心。

白充才是真正的主力。

當然,即便是充當迷惑作用,張麟的權力依舊不小,汴梁路的所有衛所都有大量的軍隊供他調派,而且一應的城隍使也要聽從他的號令。

屆時,只要他振臂一呼,姬家不過是甕中之鱉!

“我算是強一品,幾位指揮僉事不過是二品,強的有限,那位皇族供奉倒是一品,就是不知道實力如何...”

從案牘庫出來,張麟橫穿了大半的鎮撫司,沿途不少的錦衣衛看到他都站在原地對他行禮,他都只顧得輕輕頷首示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靈幻時空
靈幻時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一場臆想)的經典小說:《靈幻時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一覺醒轉,穿越靈幻電影世界亂世、道法!這是...一個靈幻時空!
一場臆想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
【凡人流】\n天地蒼茫,誰主浮沉?\n螻蟻出劍,亦可斬天上真仙! \n資質平庸的孤兒陳長命,機緣巧合之下,誤入兇險難測的仙途,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充滿算計的修仙界,開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證道長生之路…… 作者:易塵所寫的《腳踩不祥,我於亂世證長生》無彈窗免費全文閱讀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釋出。
易塵
無限之大魔神王
無限之大魔神王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墨天心)的經典小說:《無限之大魔神王》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重生歸來的陸明,避開了穿越成大魔神王的陷阱,卻想不到進入了主神空間。不一樣的武俠、不一樣的fate,不一樣的神魔、不一樣的無限流。
墨天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快穿:刺殺男主計劃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未遲遲)的經典小說:《快穿:刺殺男主計劃》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系統:你的任務就是誅殺男主,不斷升級,完成數量後,就可以自動解除繫結獲得新生!馮奚:啥?刺殺男主?一來就這麼刺激?可是等一下,這些男主個個都是大佬級別,我一個小蝦米?系統:你本身已死,橫豎都是死,不妨垂死掙扎一下?馮奚:玩我呢???現在連死都不能痛快點?系統:不
未遲遲
馬伏山紀事
馬伏山紀事
歲月與土地的長歌。我出生的馬伏山,那是個被大山緊緊環抱的小村落,多年前,生活在山裡的人們窮得叮噹響,卻藏著我全部的童年與青春。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馬伏山的日子彷彿龍王臺那口老井,幽深又沉悶。 每次聽到王隊長的木梆聲,大人們就開啟了一天的勞碌耕作。我和小夥伴常常在放學後揹著自編的小竹簍上坡割牛草,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馬伏山,一切都開始悄然改變。公路通了,電燈代替了灰暗的煤油燈,
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