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br袁尚一把抓住楊修的手,興奮道:/br“我身邊最缺的,就是先生這樣的大才!/br先生有張良之才,既然投我,那就是吾之子房啊!/br吾今後,必對先生言聽計從!”/br“文休先生,這區區江陽茶館,並不足以讓先生安身。/br先生隨我回府,我也好日日請教先生,不知可好?”/br楊修微笑著對袁尚應道:/br“主公有命,休自無不從之理。/br隻是這幾個月,我都在江陽茶館,已然習慣了。/br雖然我願意隨主公回府,可我這懶散之人,偶爾也想出來喝幾壺茶。/br還望主公應允。”/br一個小小茶館,袁尚根本沒放在心上,當即應道:/br“哈哈,先生說笑了,這有什麼不允的?/br先生雖居於我府上,卻是自由之身,想去哪就去哪。/br先生想要來此喝茶,哪有什麼不妥之處?”/br袁尚說話間,又喚來呂曠,從呂曠手中取來兩錠沉重的金子,放在桌上道:/br“這百兩黃金,就是我給先生的茶錢。/br一會兒下樓,便將這些黃金給那茶樓掌櫃。/br先生何時來喝茶,他們都得待為上賓才是。”/br“除此之外,吾這次來,還帶了一車禮品和千兩黃金。/br這些東西,是我給先生的一點小禮物。/br區區薄禮,不成敬意。/br還望先生笑納。”/br袁尚一連串的手段,已然把禮數做足了。/br連楊修都不得不承認,這位燕國的三皇子絕對不是草包,頗有人主之風。/br以此人的手段,拉攏一批死忠之臣為其效力不成問題。/br彆的不說,如果楊修當真是一個行走江湖的術士,還真容易被袁尚這一係列示好的手段給打動。/br曹操的兒子曹彰、曹植都是難得的人才。/br袁紹的兒子袁尚也很優秀。/br至於自家主公,大乾皇帝袁術的兒子袁耀…/br那更不必說,簡直就是妖孽!/br袁尚雖為禮賢下士之主,可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全都逃不出自家主公袁耀的掌控。/br楊修離開了江陽茶館,來到袁尚府中,成為了袁尚的心腹謀士。/br袁尚對楊修問道:/br“文休先生,你給我的策略我看了,不知我該如何呈給父皇?/br是以先生您的名義,還是…”/br楊修看了看袁尚,心道此人倒是不貪功。/br有功勞,還想著自己。/br他搖著折扇,對袁尚笑道:/br“休乃主公臣子,休的謀略,便是主公的謀略。/br這些治國之策,主公在上朝之時,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直接呈送給天子便可。/br天子若是問起,主公便說這些策略都是您自己想出來的。/br有一些策略,是與新近招募到的人才們一同商討,進而提出。”/br“這樣的話,天子會欣賞主公的智略,也會欣喜於主公招募人才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br袁尚聞言大喜道:/br“先生此言大善!/br有先生在,這太子之位,就是我的囊中之物了!/br若我將來繼承了父皇的皇位,必定以先生您為丞相!”/br楊修不知袁尚想以他為丞相這種話,究竟有幾分真心。/br畢竟給屬下之人畫大餅,都是上位者的本能。/br不過不論袁尚所說真假,對楊修來說都無所謂。/br楊修本就是與袁尚虛與委蛇,當即對袁尚施禮道:/br“主公如此厚待,臣就算肝腦塗地,也難報萬一啊!”/br翌日,袁尚信心十足地上朝麵見袁紹。/br袁紹坐在皇位之上,又舊事重提,將殿中文武斥責了一番。/br沒辦法,大燕的人才總往南跑,甚至連百姓都有不少往南跑的。/br原來逃跑的人少,是因為大燕和乾國之間隔了個魏國。/br現在魏國已滅,魏國的領土被乾、晉、燕三國瓜分。/br他大燕算是與乾國直接接壤了。/br這就導致了大燕百姓隻需逃離燕地,就能直接進入乾國境內。/br條件如此方便,大燕的脫北者越來越多。/br袁紹想不通,這南方的乾國就那麼好嗎?/br人才奔著南方跑,百姓也往南跑,也不知自己那愚蠢的弟弟,究竟有什麼吸引力。/br待袁紹斥責過群臣之後,又對自己的幾個兒子說道:/br“汝等身為我大燕皇子,不思為國分憂,你們看看那乾國袁景耀…”/br袁耀在袁紹口中,那就是彆人家的孩子。/br經常拿出來跟自己的兒子們比一比,讓兒子們有向上的動力。/br袁熙、袁譚二人依舊低眉順眼,聽著袁紹的訓斥。/br這種情況,他們兄弟已經習慣了。/br由得父皇說幾句就好,不會有什麼問題。/br若是以往,袁尚也會與兩個兄弟一樣。/br可今日袁尚多了錦囊妙計,倒是把頭抬了起來,挺直了腰身。/br袁紹見袁尚與袁熙、袁譚態度完全不同,便皺眉對袁尚道:/br“顯甫,你是有話想跟朕說嗎?”/br袁尚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上前一步,對袁紹施禮道:/br“父皇,孩兒最近思來想去,確實想出了不少治國良策,還請父皇過目。”/br袁尚說著,將整理好的書冊放在手中,恭恭敬敬地舉向袁紹。/br“嗯?我兒有良策?/br呈上來,讓朕看看。”/br袁紹訓子,那是恨鐵不成鋼。/br如果自家兒子真能因此變得優秀,袁紹還是很高興的。/br尤其袁尚還是袁紹最喜歡的兒子,他提出的策略,袁紹得認真看看。/br袁紹的貼身大太監,很快便將袁尚書冊呈上。/br袁紹拿著書冊仔細閱讀起來,越讀越是心驚。/br這書冊中所寫,皆為治國良策,還有如何訓練軍隊的策略。/br以袁紹的經驗來看,這些良策都是切實可行之策,絕非空談。/br自己的兒子當真如此優秀,能想出這麼多治國妙策?/br袁紹邊看邊點頭,最後抬起頭,對袁尚道:/br“顯甫,這些…都是你想出來的?”/br袁尚按照楊修所教,對袁紹拜道:/br“孩兒不敢貪功,這些治國之策雖然大多是孩兒想出的,可我在想出這些策略之後,還是與麾下的人才們商議了一番。/br最近這段時間,父皇一直說我大燕缺少人才,孩兒很想為父皇分憂。/br於是最近這些時日外出訪賢,招攬了不少人才。”/br“父皇,有了人才和治國良策,我大燕國力必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