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這些畫像,全部握有佩劍,劈砍刺紮,身法形態各異,像是某種劍法招式。
九難並不隱瞞心跡,直接講道:“這壁畫上的武學原本應該有一百零八式,但壁畫缺失了七十二式,隻剩下三十六式可以演練,我請兩位進來觀摩,是希望兩位幫忙參詳,看看能否補全缺失的七十二式!”
飛紅巾當即朝她聳了聳肩,笑道:“我可沒有能耐推演深奧武功!黃兄才有這樣的本事!”
這時飛紅巾才明白九難意圖,怪不得願意分享壁畫武功,原來是寄希望黃四喜補全整部劍法。
她與九難不約而同望向了黃四喜。
卻見黃四喜沉神入定,腦海裡想起‘天山江湖’裡的絕頂武學《達摩劍法》。
《達摩劍法》與《天山劍法》並稱武林雙絕。
但要比較背景來曆,《達摩劍法》可是比《天山劍法》久遠了數百年。
《天山劍法》起源於明初天下第一高手張丹楓,後在張丹楓弟子霍天都手上發揚光大,歸納成型。
等霍天都又把劍法傳給弟子晦明大師時,《天山劍法》終於趨於完善,臻至大成,就此自成一派。
於是晦明大師趁勢創建了天山派,成為天山派的開派祖師。
也可以說,天山派是先有劍法,後有門派,曆史最遠追溯到明初,不超過三百年。
反觀《達摩劍法》,那是南北朝著名高僧達摩尊者在嵩山麵壁一十八年後參悟出來,不止包括劍法,還有極上乘的內功根基《易筋經》。
其實無論比較武學層次,還是武學曆史,《達摩劍法》都比《天山劍法》稍勝一籌。
甚至是《達摩劍法》創建以來,隻要能把這部劍法修煉完整,即可躋身天下第一高手行列。
黃四喜回憶到這裡,忽然環望整座石窟,他發現窟中雕刻一座數尺高的佛像,就位於壁畫之間。
他立即挪步過去,猛起一掌,拍向佛肚,整尊佛像霎時崩塌。
在滿地碎土之間,驚現一本破舊竹簡。
黃四喜隨手拾起,吹散塵埃,展簡觀讀。
飛紅巾與九難都顯驚詫,立即站到黃四喜左右,側頭打量簡上內容。
誰知簡文奇形怪狀,一時看之不懂。
九難道:“這是梵文!”
飛紅巾瞄她一眼:“師太你能看懂?”
九難搖搖頭:“我隻識得幾個字,無法通讀梵文經書!”
飛紅巾又問黃四喜:“黃兄懂不懂?”
黃四喜曾在‘笑傲江湖’裡繼承《金剛經》衣缽,那本《金剛經》就是梵文原本。
他對梵文了如指掌,就給兩女介紹:“這竹簡上所載是一部武功,名為達摩易筋經,也叫達摩劍法,共有一百零八式,前七十二式是易筋經內功,後三十六式是劍法。”
飛紅巾驚呼出聲:“啊!達摩劍法!”
九難不禁瞥了她一眼:“姑娘聽說過達摩劍法?”
飛紅巾煞有其事:“何止是聽說過,我以前見人用過!《達摩一百零八式》傳於前唐時代,原本保存在少林寺內,宋末時少林武當分家,達摩劍法流入武當派,成為鎮山劍法!
豈知宋朝覆滅,元兵入侵後,達摩劍法忽然遺失,曆代武當門徒苦苦尋覓,始終不見蹤跡,達摩劍法因此成為絕響,隻剩下幾道殘招敗式,融入武當劍法之中,後被武當名宿卓一航學會,我就是從卓一航手上觀看了幾式達摩殘招!”
卓一航與白發魔女是出了名的癡男怨女,兩人原本相互愛慕,卻因為誤會勞燕分飛,縱然兩人全部居於天山之巔,卻在數十年間不願聚首。
飛紅巾是白發魔女的弟子,多次覲見卓一航,曾聽卓一航講過《達摩一百零八式》的起源來曆。
飛紅巾臉色忽然變的亢奮起來:“《達摩一百零八式》已經失傳三百年,想不到達摩真本竟然在黃兄手上重見天日,這真是天大機緣!隻要學成達摩神功,天下必無敵手!”
黃四喜一聽,隨手把玉簡塞到飛紅巾懷裡:“就算不練《達摩一百零八式》,我也不會有敵手!這東西我沒有興趣,你自己練吧!”
飛紅巾與九難聽見這話,全都傻了眼。
達摩神功一旦重現江湖,必定會引發血雨腥風的爭奪,黃四喜卻視之為雞肋,這讓飛紅巾與九難驚的合不攏嘴。
“黃兄,你真要把達摩神功送給我?”飛紅巾難以置信的問。
“這是當然!”黃四喜又望向九難:“你也可以謄抄一份,與哈瑪雅一起練,這間石窟上的壁畫隻有三十六式達摩劍招,缺少七十二式易筋經內功招式,但我修煉過《易筋經》,可以補全所有招式,你們安心修煉,不用擔心遇到阻礙!”
他這麼一講,九難覺得自己占了天大便宜,竟是臉紅起來:“無端受傳黃少俠的內力玄功,這不太妥當罷?”
黃四喜道:“我與木桑以師兄弟相稱,你是木桑徒弟,我傳功給你,等同於傳功給師侄,那也沒什麼不妥!”
九難更加淩亂,心想黃少俠年紀輕輕,如何能與師父稱兄道弟?
她想到此節,心口猛的一震:“師父畢生隻有兩位師弟,一位是玉真子,早在三十年前已經殞命,還有一位是令清廷聞風喪膽的降龍大俠……”
她從未見過降龍大俠,就證實不了黃四喜的身份。
但她旋即又想:“仙都派掌門莊月梅,昔年曾在長江航道上與降龍大俠朝夕相處,等見了莊掌門,黃少俠的身份自然可以揭曉!”
她就不動聲色,承了黃四喜的傳功情分。
等她與飛紅巾把壁畫上的三十六幅招式抄錄下來,天色已經徹底黑下來。
她們與黃四喜摸黑趕路。
不一會兒趕到武家莊門前。
九難近前敲門,莊主武元英親自開門迎接。
武元英年逾五旬,原本是終南派名宿,明廷覆滅後他立誌複國,主動找上降龍會,舉家投靠,後被委任為山西分舵的舵主。
今次仙都派入晉,選擇在武家莊落腳,正是因為大家都是降龍會手足兄弟。
武元英早年在降龍會見過木桑道人與九難,有過幾麵之緣。
他知道九難與仙都掌門莊月梅情同姐妹,就透露道:“很是不巧,莊掌門已經離開武莊,趕去五台山了!”
九難道:“莊掌門去五台山做什麼?”
武元英麵露凝重:“鄂親王多格多忽然離京,常駐在了五台山外,像是在辦理什麼緊要皇差!當年在江南時,仙都派曾被多格多領兵攻打,莊掌門為了給亡於多格多手上的仙都門人報仇,打算前去行刺多格多!”
九難追問:“她是什麼時候離莊的?”
武元英道:“今天下午才走,五台山距此並不遠,恐怕這時她已經趕到多格多的駐地!”
九難扭頭望向黃四喜:“黃少俠,你看咱們是留在武莊歇息,還是去追尋莊掌門?”
黃四喜不假思索:“咱們去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