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驅蜂術是黃四喜傳給胡桂南。
但木桑道人當年曾經幫助黃四喜運送毒蜂,也懂得一些控蜂法門,他傳功時,胡桂南可能是出於尊重,並沒有點破,仍舊受了木桑道人的傳功恩情。
當然也可能是木桑道人傳功時九難並不在身邊,她早知木桑道人懂得禦蜂,一見胡桂南也能操縱蜂群,就下意識認為是木桑道人所傳。
而不管實情如何,無論胡桂南使用蜂群殺死了多少清兵,卻始終沒有對清廷傷筋動骨,對中原局勢並未起到挽救的作用。
黃四喜見九難對昔年中原局勢了解這麼清楚,就問九難:“當年降龍大俠已經把韃子勳貴幾乎誅絕一空,他們到底是如何入主中原的?”
九難頓時歎息起來:“甲申年間,反賊李自成攻破京師,逼迫明帝崇禎上吊殉國,李自成竊占了京師後,四處擄掠,形如匪盜,搶走大明邊將吳三桂小妾陳圓圓,吳三桂一怒之下投降清廷,放開山海關讓清廷入駐,並在山海關外擊潰了李自成的叛軍。”
黃四喜立即又道:“李自成潰敗後,清廷就攻入京師了嗎?”
“不!”
九難搖頭:“雖然清廷擊敗了李自成,卻是忌憚降龍大俠的行刺,一直待在山海關內,觀望了數年才入關!”
當年黃四喜在哈爾撒山行刺清廷勳貴,豫親王多鐸曾經引爆了火藥,試圖與黃四喜同歸於儘。
從那以後,黃四喜就消失在了碧血江湖。
中原人都以為黃四喜是被火藥炸死,清廷也是這麼認為。
但黃四喜的威懾力實在太強,清廷勳貴擔心黃四喜沒有死,就龜縮在山海關內,遲遲不敢發兵中原。
在這期間,中原局勢大變。
降龍會前總舵主李岩趁著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間隙,忽然統兵攻入京城,驅逐了李自成的叛兵,並營救了崇禎太子朱慈烺,扶持朱慈烺登基為帝,開始操控明廷中樞。
九難也是在這時被降龍會營救,李岩派遣木桑等高手提前進入京城,伺機營救崇禎子女。
九難作為當事人,她親身經曆了當年的甲申國難,對黃四喜說道:“李岩扶持朱慈烺為帝,這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遠在金陵的明廷官員並不承認李岩扶持的明帝,他們擔心李岩將來篡奪皇位,另立新朝,他們就聯合推舉福王之子朱由崧為帝,在金陵成立南朝,開始與李岩南北對峙,雙方鏖戰數年,最終兩敗俱傷!”
李岩沒有能力統一中原,死於南北征戰。
在李岩死後,降龍會群龍無首,變的一盤散沙,很快就退出了逐鹿中原的征伐,他們護著李岩之子李西華,歸隱在了江湖之間。
一直駐紮山海關的清廷,在得知降龍會退出京城,京城沒有主人後,就發兵攻入了京師。
由於當時李岩與南明朝廷連年征戰,雙方俱都損失慘重,清廷入關後輕而易舉就竊占了中原。
甲申年間的時局動蕩,降龍會也為入主中原做出嘗試,可惜未能成功。
黃四喜可以感覺出來,九難對降龍會並不認同。
隻聽九難又道:“降龍會總舵主李西華,始終對南明害死他父親李岩耿耿於懷,他接任總舵主後,立即與明廷劃清界限,降龍會以後隻反清不複明,他這麼做算是把思念前朝的豪傑義士全部排除在外,以致於降龍會反清二十餘年,至今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果!”
正是因為降龍會反清不複明,九難與降龍會淵源甚深,卻不願意加入降龍會,她隻以鐵劍門徒的身份獨來獨往。
等九難把甲申國難的情況講完,也已經到了目的地五台山。
眾多周知,五台山是佛門聖地,中原青廟與外夷黃廟共聚於此。
一旦進入五台山境內,每行裡許就能遇上一座寺廟。
台麓寺、石佛廟、普濟寺、古佛寺、金剛寺、白雲寺、金燈寺等等,全是五台山的有名佛門寺院。
不過入夜以後,這些寺廟的僧侶早早安歇,沿途根本瞧不見什麼燈火。
九難領著黃四喜與飛紅巾,抹黑穿行在五台山之間,等他們途徑了金閣寺,又向西走了數裡後,赫然發現清涼峰上到處都豎起了火把。
這些火把從山腳綿延到山頂,明顯是爆發了什麼大變故。
他們悄悄摸到山腳處,發現舉火把的人全是清兵,立時擒拿幾個兵卒,拷問後得知,鄂親王多格多領兵駐紮在山頂的清涼寺內,卻是遭遇了刺殺,清兵圍住整座山峰,正是為了抓捕刺客。
黃四喜仰望山間,估算火把數量,差不多有一兩千之眾,他打算獨自登山,讓九難與飛紅巾留在山腳暫候。
九難卻道:“鐵劍門輕功天下無雙,我保證可以避開清兵耳目,直入山頂不被察覺,黃少俠不必擔心我會拖累你,讓我陪你一起登山罷!”
飛紅巾見九難執意隨行,也不甘落後,立即附和:“咱們結伴而來,就應該同闖清涼山,黃兄你放心就是,我與師太肯定可以幫上你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