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天瀾久聞降龍大俠名聲,當即領著黃四喜前往‘李定國寶藏’的藏匿之地。
說起來,這一座‘李定國寶藏’最早可以追溯到崇禎年間的張獻忠部。
李定國最早是張獻忠麾下將領。
昔年張獻忠起兵反清,建立大西國,搜刮天下財富不計其數,等張獻忠兵敗受傷,奄奄一息時,曾經處置過劫掠財富。
張獻忠死前,曾把部分金銀珠寶沉落於川江,陪他一起殉葬,另一部分金銀被李定國所得。
等張獻忠死後,李定國舍掉大西國,轉而擁護明廷永曆帝,後永曆帝被吳三桂一路追擊,永曆帝自知複國無望,就把明廷所藏的財富全部交給了李定國。
這樣一來,李定國從大西國與明廷各自繼承了一筆豐厚財富,合計有十萬八千斤黃金,這絕對是天文數字,李定國為了確保黃金安全,精心挑選心腹三百人,把黃金鑄造成十八座黃金羅漢,運入劍閣下的山洞裡,從此封藏起來,以備反清之需。
桂天瀾就是李定國三百心腹的首領,此人隱居劍閣,就是為了保護‘李定國寶藏’。
黃四喜之所以拜訪桂天瀾,自然也是為了打開劍閣下的山洞寶藏。
“大帥請看,這十八尊佛像就是使用黃金鑄造出來!總計有十萬八千斤,塵封於此已經有十年之久!”
山洞裡,桂天瀾領著黃四喜等人來到了寶藏埋藏地點。
桂天瀾邀請眾人推倒其中一座佛像,從佛像底座裡取出一個錦盒。
隻見盒裡放著一張信箋,桂天瀾把信箋遞給了黃四喜。
黃四喜展開一看,見信上寫了這樣一段話:“乙酉之年,孟秋之月,大盜移國,宗室南遷,滇邊奔命,有去無中興之望,期於後一世,定國奉大西王之遺命與永曆帝之禦旨,以黃金十萬八千斤,鑄成十八羅漢,藏於此洞!留待豪傑之士,以為複國之資!若有取作私用者,人天共誅!”
這是李定國親筆信箋,他臨死之前打算把十萬斤黃金托付給抗清義士。
其實李定國的做法與黃四喜如出一轍。
當年黃四喜離開‘碧血江湖’時,曾經把荊州城外天寧寺寶藏托付給了鐵羅漢與胡桂南,同樣留下叮囑,寶藏隻能用於反清複國,恢複中原。
桂天瀾是忠義之士,他嚴重遵照李定國的遺訓,眼見黃四喜已經收複雲滇與川蜀兩省,恢複中原指日可待,他就透露出李定國寶藏位置,獻奉寶藏給黃四喜。
整整十萬斤黃金,等同於一千萬兩白銀,足夠何鐵手分配調用。
等把這十萬斤黃金運出劍閣,黃四喜立即揮師進入鄂省。
鄂省荊州城外的天龍寺內,還有另外一處寶藏等著黃四喜去取。
這一天,胡桂南與鐵羅漢風塵仆仆趕到設在荊州城外的臨時大元帥府邸。
時隔三十年未見,胡桂南與鐵羅漢都已經年逾花甲,但他們身子骨仍舊硬朗,也從未遺忘當年黃四喜叮囑他們的責任。
“相公,天寧寺那座金佛完好無損,佛內珠寶我與羅漢哥也不曾妄動一下,當初相公把這座寶藏交給我們時是什麼樣,至今仍舊是什麼樣!”
胡桂南站在黃四喜身邊,笑著講述天寧寺寶藏的情況。
雖然當年黃四喜曾有叮囑,明確告知胡桂南與鐵羅漢:‘假如將來有一天,我遭遇不測,但韃子卻卷土重來,攻占了中原,到時你們要把這尊金佛與珠寶交給抗韃的義軍。’
但胡桂南與鐵羅漢全都不信黃四喜會身死,兩人一直在期待著黃四喜再度回歸中原。
為此他們挖空了天寧寺地底,把寺內金佛與珠寶全部塵封在了地底,暫時封存了這座寶藏,隻等黃四喜回歸後再啟封。
這也是黃四喜最初南下雲滇途經荊州城時,發現天寧寺被夷為平地的原因。
胡桂南與鐵羅漢把天寧寺寶藏埋於地下後,各自離開荊州城,一個遠赴藏境,另一個遠赴遼東,數十年不赴中原,直至他們聽聞黃四喜誓師反清,才趕來與黃四喜見麵。
兩人像是心有靈犀,竟然在同一天抵達黃四喜的府邸。
黃四喜得知天寧寺寶藏原封未動,朝身邊的何鐵手笑道:“這一座天寧寺寶藏的價值,與劍閣寶藏大致相當,估計也有十萬斤黃金,你還發愁以後缺錢用嗎?”
天寧寺寶藏的金佛重量隻有數萬斤,但佛肚內藏有大量珍珠、寶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綠、貓兒眼,加起來也值數斤黃金,整體算下來,天寧寺寶藏之豐厚其實要大於劍閣寶藏。
何鐵手連續接收兩大寶藏財富,已經覺得不可想象。
誰知黃四喜又道:“遼東還有一處寶藏,如果可以挖掘出來,價值比天寧寺與劍閣加起來還要大。”
黃四喜所講是‘鹿鼎山寶藏’。
鹿鼎山下藏有清廷韃子的龍脈,以致於寶藏同時埋有清廷曆代君王棺槨,包括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陪葬品。
而寶藏的具體位置,傳聞藏於八本《四十二章經》裡。
這些經書究竟散落在誰人之手,黃四喜並不清楚,但他知道寶藏埋於鹿鼎山下,隻要找到鹿鼎山,就一定可以把寶藏挖掘出來。
胡桂南常年潛伏遼東,對遼東地形了如指掌,他正好知道鹿鼎山的位置。
隻聽他說道:“遼東確實有一座鹿鼎山,但那山位於遼東極北,與羅刹國接壤,現今已經被羅刹國給占了去,他們在山上建有城寨,倘若相公想收複鹿鼎山,必須先打掉羅刹國的駐兵。”
黃四喜道:“羅刹國兵力稀少,他們對鹿鼎山寶藏又一無所知,其實不足為懼!時下北伐已經開啟,降龍軍每經一地,都可以勢如破竹完成收複,將來肯定會有八旗潰兵退往遼東,這些人才是我們應該防範的目標。”
黃四喜說到這裡,吩咐胡桂南:“你要返回遼東,執掌一支兵馬,待在遼東剿滅八旗潰兵。”
胡桂南立即回道:“我在高麗本來就有兵馬,不需要相公另外調撥糧餉,隻需要相公把韃子潰兵的情況及時傳信給我就足矣。”
“那就這樣辦罷。”
黃四喜又扭頭望向鐵羅漢:“藏境毗鄰川蜀與雲滇,重要性不亞於遼東,羅漢你也要返回去,等中原恢複後,我要以藏境為跳板,發兵天竺與西域,你要做好迎接降龍軍的準備。”
鐵羅漢猜不透黃四喜的意圖,天竺與西域距離中原十萬八千裡,發兵過去乾什麼?
但他並沒有多問,隻說:“相公你儘管派兵,我保證藏境不會抗拒降龍軍的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