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喜與梵清惠沿著渭水河畔一路東行,直至抵達黃河邊上才分道揚鑣。
梵清惠要趕去東都洛陽,在那裡召集正道諸派的高手會盟。
由於黃河中遊是南北流向,黃四喜打算沿著黃河河道北上,前往馬邑郡與翟嬌彙合。
半個月前黃四喜返回千裡崗時,曾令翟嬌離開京城,領著家將屠叔方與宣永繼續去經營翟家商隊。
這支商隊最初是翟讓組建,專門販運皮毛等珍奇貨物,主要與塞外的異族做交易。
隨著翟讓被李密謀殺,瓦崗寨忠於翟讓的部下紛紛追隨翟嬌加入商隊,目前已經彙聚數千之眾。
其中不乏常年奔走塞外的趟子手,對漠北、西域、遼東的風俗地形非常熟悉。
黃四喜要去翟嬌的商隊裡收集情報,物色向導,以便更快把天君席應的蹤跡打聽出來。
不過黃四喜在臨行之前,先造訪了宋閥設在永豐倉的駐地,見了在這裡當值的李靖與紅拂女一麵。
黃四喜曾經向宋缺推薦李靖統兵與李閥作戰。
原本宋缺非常重視李靖,也準備委以重任,但宋缺擁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的行為,遭到京城不少官員的反對。
李靖受在京官員邀請,加入了上表反對宋缺擅立新君的奏折署名。
宋缺把參與此事的官員全部捉拿下獄,礙於黃四喜的情麵,對李靖網開一麵,卻是不再重用,後將李靖調離京城,前來看守糧倉。
李靖本來是準備舍棄宋缺的任命,私自離開關中,但因黃四喜的關係,他並沒有草率不辭而彆。
他得知黃四喜從千裡崗返回京城後,派紅拂女入京給黃四喜親口訴說,他想要辭官離去的決定。
黃四喜讓紅拂女傳話給李靖,不日會來永豐倉,等麵談後再走也不遲。
雙方碰麵後,李靖把黃四喜請入自家宅院。
落座後李靖先致歉一句:“郎君向宋閥主舉薦了我,我卻上書反對宋閥主的朝議,拂了郎君麵子,心裡很是過意不去,請郎君見諒。”
黃四喜並沒有怪他:“我建議宋缺用你統兵,事先沒有與你商量,你拒絕宋缺自然沒有什麼關係!”
黃四喜接過紅拂女遞來的茶水,又道:“目前宋缺已經掌握關中,他家在江南又勢力龐大,隻要他能夠擊敗李閥,奪取天下基本就是板上釘釘!
即使你不願意為他統兵作戰,其實也不用反對他,你直接辭官歸隱就行啦,何必惹惱他,給自己留下殺身之患呢!”
李靖苦笑起來:“宋閥主的所作所為與李閥沒有區彆,都是在謀逆造反,我身為隋臣,需要表明阻止謀反的態度,否則我當初揭發楊文乾與京兆聯又有什麼意義?”
他揭發楊文乾是為了阻止京兆聯與李閥裡應外合奪取京城。
現在宋缺搶先奪下京城,脅迫代王楊侑把持朝政,性質與李閥謀反一模一樣。
如果李靖投奔宋缺麾下效力,跟隨宋缺反叛隋廷,那他的揭發行為豈不是多此一舉?
黃四喜理解李靖的做法,畢竟楊廣還活著,天下名義上的共主仍舊是楊廣,隋廷官員大部分仍在堅守忠君報國的原則。
除非楊廣身死,楊廣子孫無人再具皇帝之名,隋廷實質性滅亡,官員們才會改換門庭,效忠新主。
黃四喜就沒有要求李靖一定留在宋閥與李閥作戰。
他瞧了旁站的紅拂女一眼,詢問李靖:“那天紅拂說你打算辭官離開關中,你準備去哪裡?”
李靖麵露沮色,他並沒有明確的行程計劃。
隨口對黃四喜說了一句:“可能會去洛陽,越王仍舊掌握著東都朝政,這些天有不少京城同僚,全都偷偷趕赴東都投奔越王了。”
這些官員未必是要去洛陽謀求什麼差事,他們僅僅是覺得天下正統在東都。
如果不是因為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導致南下道路堵塞,他們會拖家帶口前往江都去找楊廣。
黃四喜聽了李靖的想法,忍不住輕笑:“李閥打不下關中,他們十之七八會掉頭東進,前去攻打洛陽,等李淵入主東都後,照樣會擁立越王楊侗為帝,遙奉楊廣為太上皇!
這些門閥曆經南北朝兩百年血雨腥風,造反對他們而言就是家常便飯,他們最擅長挾天子以令不臣,今後隻要你還在官場,就難免要給他們效力!”
“這……”
李靖頓時愣起了神,他從未想過投靠李閥,畢竟他揭發楊文乾與京兆聯已經得罪李閥,倘若讓他在洛陽做李閥的官,真不如留在關中給宋閥賣命。
其實宋閥尚未入京前,李靖已經與黃四喜約好,一起前往彆山的降龍書院定居,但前幾天宋閥在京城舉辦典禮,讓宋閥子弟拜入降龍書院,還讓宋玉致擔任代院長。
若李靖再去書院,就等同於做了宋閥同僚,與其來回瞎折騰,倒不如老老實實,繼續留在京城廝混呢。
紅拂女見李靖沉默不語,明顯是對前途迷茫,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她就提醒了李靖一句:“既然留在中土左右為難,那咱們就不給官府出力,也不幫門閥造反,乾脆離開算啦!郎君不是要去塞外嗎,咱們隨行郎君出塞,豈不是更逍遙?”
李靖聽到出塞時,神色稍顯亢奮,但他旋即又歎起了氣:“郎君武功蓋世,可以孤身深入突厥王庭,咱們跟著純粹是拖累,會誤了郎君大事的!”
雖然他不清楚黃四喜要去塞外做什麼,卻能看出黃四喜輕裝簡從是為了便宜行事。
黃四喜與婠婠關係那麼親密,都沒有帶上婠婠出行,更不會帶上其他人。
李靖為了不讓黃四喜為難,就拒絕了紅拂女的提議。
紅拂女卻不死心,繼續勸李靖:“你留在中土沒有用武之地,隻能前往邊關闖一闖,現在突厥強盛,常年都在入寇犯境,如果可以擊敗突厥,收複北境失地,同樣可以建功立業!”
李靖麵露無奈,朝紅拂女攤攤手:“沒有兵馬,讓我怎麼與突厥作戰?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紅拂女目光微轉,望向趴臥在黃四喜腳下的小魔龍。
自從天下大亂以來,大批漢民流亡塞外,如果使用小魔龍招兵買馬,可以輕易扯起一支部隊,這條真龍比皇帝的聖旨更具效果。
但紅拂女猜不透黃四喜前往突厥的意圖,就不敢冒然向黃四喜提出建議。
她隻對李靖開了一句玩笑:“當年長孫晟單槍匹馬分化突厥,不費一兵一卒就挑起突厥東西兩部的廝殺內訌,夫君就不能效仿先賢嗎?”
李靖老臉一紅:“長孫晟大人背後有先帝的全力支持,更有大隋兵馬作後盾,他才能在突厥境內遊刃有餘的展開分化策略,我李靖有什麼?連個使節都不是!”
黃四喜聽完夫婦倆流露出來的想法後,說道:“其實邊境有一支兵馬,如果你們決意離開中土,可以去統領那支部隊。”
黃四喜進入突厥後,不可避免要掀起殺戮,但突厥境內全是分散的部落,一旦爆發戰亂,肯定會出現潰兵,南下趁火打劫。
梵清惠已經去召集正派高手,很快會趕赴邊關,但武林人物數量稀少,又各自為戰,他們可以對付遊兵散勇,卻難以狙擊大股聯軍。
如果李靖也統兵坐鎮邊關,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