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趕路,黃四喜輕裝簡行,獨自騎馬在草原上馳騁。
他在大利城待了三個月,冬天已經過去,暖春季節到來,他途經之處皆是如同畫卷般綠意盎然的壯闊美景。
不過在美景之中,也點綴著因為爭奪領地而遺留的血腥之色。
自從東部突厥王庭被黃四喜摧毀後,整個冬季漠北草原都在上演廝殺混戰,曆經三個月仍舊沒有停息。
目前中土境內是群雄並立,草原上局勢也差不多。
但中土隋廷尚未滅亡,群雄各自占據一塊地盤,很難向外擴張,看上去都沒有一統中土的實力。
而草原上的回紇部落卻已經脫穎而出,搶占了漠北上千裡的牧場,勢力在短期內得到空前擴漲,漸漸露出取代東部突厥,加冕新霸主的跡象。
黃四喜在大利城時,曾聽李靖與徐世績對草原形勢做過推演。
兩人一致認為雖然回紇部落擴張凶猛,但他們領地集中在漠北中部,直接與敗退的突厥諸部兵馬接壤,很快會迎來突厥諸部的聯合報複。
到時回紇部落將在突厥諸部的反擊裡損失慘重。
其實突厥諸部雖然丟失王庭,但兵馬主力仍舊還在,他們之所以不要命的逃亡,完全是驚嚇過度。
始畢可汗與武尊畢玄的齊齊殞命,造成了突厥諸落的集體恐慌,他們在群龍無首之下,被回紇部落打的措手不及,不得不向西遷徙,直至遷到突厥最早的牙帳都斤山附近。
自從數十年前突厥大汗室點密崛起,統領十大族酋,率兵十萬,擊敗柔然,建立一個比古匈奴領地更遼闊、聲勢更盛的遊牧汗國時,他們的牙帳就位於都斤山。
不過後來隨著突厥分裂,才遷到了大利城王庭。
三個月前突厥諸部敗退時,他們都覺得黃四喜會統帥中土兵馬對他們斬儘殺絕,以致於擔驚受怕,打算去投靠西突厥。
結果他們逃了一個月,牧場與牛羊丟了大半,赫然發現黃四喜並沒有發起追殺,反而是以前臣服於突厥的小部落,追在他們後邊吃的滿嘴流油。
等他們摸清黃四喜並沒有染指草原的計劃,再聯絡上西突厥王庭後,他們就會在都斤山組織部隊,向回紇等部落展開報複。
彆看現在回紇部落占地千裡,但他們想稱霸草原,仍舊為時尚早。
李靖與徐世績都對黃四喜做過分析,最近數年內,草原上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局勢隻會越來越亂。
黃四喜因此不再關注漠北情況,悄然遁入了草原深處。
由於石之軒、邪帝舍利、石青璿與天君席應都沒有確切蹤跡傳出來,黃四喜就決定先趕赴石青璿曾經出沒過的捕魚兒海。
他的第一站是捕魚兒海旁邊的燕原集。
他騎的是千裡駒,隻用兩天就趕到了距離捕魚兒海南岸不遠處的石頭河外。
這時燕原集已經遙遙在望,他卻突然停馬在了河畔,端起風水羅盤瞧了一眼,心裡尋思:“附近突然氣象異常,靈氣波動的強烈程度,與我當初偵測邪帝舍利時差不多,難道石之軒就藏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