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真彆不信,這個縣委潘書記還是很有乾勁的,他是從江浙地區過來的外省乾部,在大會上已經立了軍令狀!你回家經過縣城的時候就該看到,縣城準備建設四個城門,恢複以前的城牆,和一些古建築,還有,大手筆建造了紫林山公園,上麵還有高爾夫球場……”駱小玲越說越興奮。
“嗬嗬,大乾快上,畝產萬斤的曆史,難道又要重演了嗎?”張曉峰不以為然。
因為他對於這片土塊太熟悉了,這裡就是一個在溫飽線掙紮的傳統農業大縣,想要一下子把它變成旅遊縣,或者是工業強縣,幾乎是不可能的。搞成旅遊縣,人工搞的城牆,誰會來看?搞工業,哪來那麼多的產業群?
“撤縣建市的問題,縣委已經有紅頭文件,每年的步驟都劃分到位了,在全縣乾部隊伍中已經形成了共識!”駱小玲正色地說道。
“是不是有關部門已經刻公章了呀?”張曉峰譏笑道。
“你這是什麼心理?怎麼說,這裡也是你的老家,難道你就不希望自己的老家過得好嗎?”駱小玲反問。
“說到關鍵點了,拿朵羅鄉來說吧,這裡是我的老家,上次我花錢承建了這個農貿市場,房子建好了,發展起來了嗎?一個小鄉尚且如此,如果整個縣城搞成一個大盤子,到時沒有東西裝在裡麵,那也隻是表麵好看。那麼多工地,錢從何來?讓農民進城買房!忽悠農民把房買了,然後一個個坐在房子裡麵喝西北風?”張曉峰尖銳地說道。
“這個……這種宏觀的經濟問題,不是我這種小乾部需要考慮的。”駱小玲被問懵了。
“我隻佩服一點,就是縣裡的宣傳工作做得太好了,說慌言,說大話,居然把自己人都忽悠著相信了,不簡單。實體經濟,才是社會的根基,沒有吃的喝的,就是住在皇宮裡,也會餓死。”張曉峰下結論。
“要不,你去找我們的潘書記談談?”駱小玲笑道。
“算了,他是大領導,正在做他的春秋大夢呢,我去潑冷水,他也聽不進去。我也不想自討沒趣,隻是擔心他把我們的唐平縣搞得烏煙瘴氣,一地雞毛!”張曉峰說道。
“好了,既然咱們的話不投機,就彆說這個問題了。你這次回鄉休假,打算休幾天?”駱小玲馬上轉移了話題。
“三天。”張曉峰說道。
“才三天?今天你剛回來的吧?那意思是,你明天待一天,後天又要回去?”駱小玲問道。
“是啊,鄭市長隻批我三天假,我也沒辦法。”張曉峰苦笑道。
“你們濱海市的鄭市長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駱小玲是知道張曉峰的工作動態的,畢竟他爺爺和李月娥母女現在都在朵羅鄉。
“你可不能亂說鄭市長的壞話,小心他給你小鞋穿。這個鄭市長可是我們福台市的鄭大剛市長。”張曉峰說道。
“我們福台市的鄭市長批的假?這是怎麼回事?”駱小玲想不明白。
“我呢,剛調回老家工作了,就在福台市。”張曉峰說道。
“你調回福台市工作了?是做鄭市長的秘書嗎?”駱小玲也知道鄭大剛是從濱海市調過來的。
“不,我在福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張曉峰搖頭。
“福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說具體點。”聽到張曉峰調回來,駱小玲也很高興。
“在管委會工作。”張曉峰說道。
“管委會工作?哎呀,你這個人呀,具體做什麼嘛,彆像擠牙膏似的,問一句,說一句,真不痛快!”駱小玲用手指了指他說道。
“經市裡開會研究決定,張曉峰同誌任福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這下滿意了嗎?”張曉峰緩緩地說道。
“你?擔任管委會主任?”駱小玲睜大雙眼,觀察著張曉峰,看他是不是在開玩笑。
“愛信不信吧。”張曉峰知道,原來連自己都不相信,更彆說他人了。
“你以前說話都不靠譜,我實在難以相信喲。”駱小玲說。
“那……我們說彆的吧。”張曉峰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證實什麼。
“你現在什麼級彆?”駱小玲卻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