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兩天裡,市政府派人來把處分張曉峰的那份文件收了回去,但也沒有解釋什麼,就像從來也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似的。
接下來的日子裡,市政府的領導們,很有默契地都給張曉峰麵子,對於開發區的事情很少過問。
艾凡也被他父親送出了國,去做什麼就沒有人知道了。
張曉峰平時除了招商引資以外,特彆重視綠化工作。他花下重金,移栽了很多觀賞性的樹木和草坪,把整個開發區變成了一個花園式的宜居城市。
以前開發區的人以為這裡是工業基地,汙染大,空氣不好,就搬到了市區居住,現在看到開發區大變樣,不但就業崗位多,居住環境也比市區好,各種配套設施也比較全,就紛紛通過不同途徑,又搬回了開發區。
開發區的成果,引起了省市電視台的極大興趣,他們派出攝影記者對開發區的前世今生進行了係統的報道。
省政府的駱副省長也帶隊來到這裡進行了視察取經,對工業園區的建設模式給予了極高的讚譽,對張曉峰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有人私下透露,市政府準備開會研究張曉峰的級彆問題,破格把他的副處級彆提成正處。
然而,張曉峰還沒等到提為正處的文件,卻接到了一份他做夢也想不到的調令。
那天,市長鄭大剛代表市委市政府找到談話。“張曉峰呀,你老家唐平縣的郭書記再三向市委要求,想把你調回唐平縣。市委經過慎重考慮,同意了她的請求。”
“郭書記讓我回唐平縣?”張曉峰聽到這個情況,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呀。
出現這樣的事情,首先要說說唐平縣官場的複雜情況,幾年前,唐平縣引進了一個江浙籍的潘書記,這個人乾勁很足,一心想在幾年內就把剛摘下貧困縣帽子的唐平縣弄成唐平市,所以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把整個縣城變成了個大工地,房子幾乎拆了一遍,打造各種高大上的建築,連傳說中的城牆都建出來了。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各種人造景點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烏托邦的前景不但這位潘書記自己相信了,連全縣廣大乾部群眾都相信了,一段時間以來,城郊的村民談論最多的就是哪裡準備拆遷,哪裡準備被占用,相關的村民就準備拿巨額拆遷費,實現一夜暴富!
他在開會的時候信誓旦旦地說,“我老家還是有一些錢的,所以到這裡來工作,我絕不會貪,絕不會中飽私囊,一心一意為當地的人民群眾謀福利、謀幸福……”
但是,隨著他帶過來的幾個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這位潘書記的巨大謊言馬上被鑿穿,傳言他在相關的項目上,拿了幾千萬的回扣!
潘書記進去踩縫紉機了,但留給唐平縣的是巨額的銀行債務。
債務是隱形的,群眾看不到,可是高大的建築和寬敞的街道卻看得見,所以如今還有不少群眾說他的好話,念他的好。
話說回來,接替他擔任唐平縣委書記一職的人叫郭丹丹,四十出頭,一個擁有高學曆的女性乾部。
“是呀,郭書記說了幾次了。你也知道,你們唐平縣的乾部,地方主義思想比較嚴重,郭書記到唐平一年多,工作開展不起來,黨、政領導班子不團結,內耗太嚴重,經市委領導決定,讓你回去,在外來乾部和本地乾部之間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鄭大剛說。
張曉峰是唐平縣本地人,可在外麵的任職時間比較長,到了唐平縣,身份就介於本地乾部和外地乾部之間,兩方麵都能接受。
“那我以什麼身份回去?”這才是重點呀,張曉峰不得不問。
“以唐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的身份。”鄭大剛說。
“啊……”
張曉峰一怔,不是說準備給他提正處了麼,怎麼還是副縣長?怎麼說也應該是個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才對嘛。
“啊什麼,不滿意呀?”鄭大剛正色地問。
“不是,我來這開發區工作這麼久,流血流汗,好像是白乾了哈。”張曉峰有些糾結地摸了摸鼻子。
“張曉峰同誌,你這思想可要不得,怎麼能有這種想法呢?”鄭大剛嚴肅地說。
“鄭市長彆生氣,我就是隨便說說,隨便說說,我一定聽從組織安排。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嘛,這個思想意識我還是有的。”張曉峰急忙鄭重地說道。
“你知道就好。回去以後一定要團結好同誌,以大局為重。唐平縣也是你家鄉嘛,好好工作,作出你應有的貢獻。”鄭大剛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