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七殺劍心_星武紀元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星武紀元 > 第480章 七殺劍心

第480章 七殺劍心(2 / 2)

可見凝聚七殺劍心之難!

反倒是老師們的修為,還有寧玉蟬等人的修為,卻在參鬥燈域的輔助下,突飛猛進。

此前大國師給他的十幾株四階神魄靈藥,已經全部蘊養完成,許進自己已經沒啥效果了,就分給了寇璟和寧玉蟬。

許進如今元靈後期的修為,普通的五階神魄類靈藥,已經沒用了。

隻有蘊養過的五階神魄類靈藥,才能提升元靈修為。

11月12日,紀邦下葬,除了親族還需要服孝外,其它人,倒沒什麼事了。

許進原計劃13日就出發前往六階星域去尋找老師齊山野的下落。

但許進感覺七殺劍心入門在即,就多留了一兩天。

11月13日晚,正抱著一隻兔子感應參悟的許進,忽地心有所感,忽然間,一指輕輕點出,沒有動用任何星力,輕柔無比。

但被點中的兔子,忽然間渾身僵直,隻是一瞬,就失去了生命氣息。

許進大喜。

直接將免籠中的兔子,又攝過來一隻,二十多息後,一指輕輕點出,再度斃命。

又一隻,這一次,感應了十幾息。

隨後,許進殺兔的速度越來越快。

剛開始還需要感應十幾息,到後來,隻需要三五息,就能找到兔子的生命律動。

到連殺百隻以後,隻要兔子入懷,就能感應到生命律動,一指斃命。

許進大喜。

他的七殺劍心,算是初步入門了。

但離想要殺星的大成,還差遠了。

這種生命律動的感應,要不斷的更換活物的種類,漸漸的任何活物,都可以第一瞬間感應到其生命律動,一指點殺。

然後換成植物。

再然後,換成山石水火等死物。

最後,才是星辰。

一步比一步難。

不過,能入門就是好的。

入不了門,那才是最可怕的。

按七殺傳承中所言,如果七殺劍心在三年內都沒有入門,那麼就可以放棄殺星訣,轉修和星訣了。

七殺劍心入門,許進是開心了,但是悟空學殿的一眾弟子們,大牛、紀飛、婁小傑等人,看著那堆積如山的兔子屍體,小臉直接皺成了菊花。

已經連續吃了七八天兔子了,每天三四隻,都快吃吐了。

這一下子來了一百多隻,這得吃到什麼時候?

11月14日,這一次的潛修,正式宣告結束。

老師寇璟也將土象星紋參悟到了八階中,寧玉蟬則將土象參悟到了八階上。

有這兩樣星紋帶來的特殊力量隻要積累一段時間,以兩人的修為,就算是遇到八階,也有保命的逃生的機會。

應歌在許進的幫助下,成功凝鑄了元靈。

這長久的潛修下,戰力更是大進。

雖然隻是五階四重的修為,但許進估計,應歌越一個大境界挑戰,已經不成問題。

金象八階中,土象八階中,這兩樣特殊力量積累下,碰到七階,也能爆發斬殺。

未來,主持悟空殿,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培養的三小,莫大牛修為自然是遙遙領先,紀飛跟婁小傑,在這短短的七八天時間內,神魄修為已經被許進堆到了煉星六重以上。

估計等他們參加秋考時,神魄修為煉星九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等提升,若是還拿不到秋考魁首,許進就無話可說了。

寧玉蟬的提升,就更大了。

最新的破煞,明紀,大聚星紋,都傳授給了寧玉蟬,隻不過想要完全消化成自己的戰力,還需要一點點時間。

妹妹薑兒的修為,也達到了三階煉星四重,即將突破五重。

神魄修為,早就被許進堆積到了四階。

修為提升幅度不大,但每一步,都紮紮實實的。

但更驚人的,卻是另一點。

妹妹薑兒,已經積攢了八顆金星,四顆璨星。

神魄修為絕對領先的情況下,挑戰起來,難度並不大。

這也是薑兒最近修為提升比較慢的原因。

這麼多的金星和璨星,許進也不打算現在就讓薑兒用。

等薑兒修為突破到四階,見識和研究星紋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再用,要不然,就是浪費。

在許進離開之前,許進將妹妹薑兒安排進了國道院藏書樓。

未來一兩年,薑兒都必須泡在這裡,研究前輩們的星紋學習推演手劄。

將前輩的經驗能學習的全部學習完,才是薑兒自己動手積累星紋推演情況的時候。

至於摘星秘境金星連續增多這件事,倒沒有太大的震撼。

一來是兩宮現世這一年以來,摘星秘境的金星數量增加一直比較多。

二來最近現世動蕩不安。

三來薑兒獲得璨星之後,就在許進指點下隱藏了自己的信息,金星隻是連增了兩顆,影響也不大。

倒沒有引發許進之前的麻煩。

但話又說回來,現在,有也不怕了!

*****

11月15日,許進安排好悟空殿的事務後,給大國師說了一聲,瞬地就踏星而起,離開了宛邑城。

遠離宛邑城五百裡後,在無人的地方,許進直接打開了七殺星域之門,進入了七殺星域。

隨後,就出現在許進自製的藏寶庫裡。

此前的大戰繳獲,終於有時間清點了。

對於大長老孫顯祖那如山的財富,許進還是極有興趣的!


最新小说: 重生成樹:開局賣子求活 弑神者:開局吞噬禁忌序列 暗戀他的第十一年春 萬界入侵,開局摸屍劍仙天賦 逆天醫王 讓你當書童,你替少爺科舉中狀元 都市第一至尊 傅總彆跪了,夫人直播閃婚了 我在日本獨自修行 李雲龍亮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