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緣由,眾家主也都理解。
太子的優秀,已經打破了常規的層次,就現在的事跡來說,不管是放在哪個朝代,都是最為優秀的太子,沒有之一。
如果他們是陛下,也會選擇讓太子來繼承皇位。
“若是太子不這般做,那該是多好。”
趙郡李輕聲歎息。
這話說到眾人的心坎上去了。
要是太子不站在他們的對立麵,維持現在皇帝與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那麼大唐的繁榮,必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若是如此,放棄魏王又如何。
哪怕是權力受到壓製,又如何。
太子不過百年。
大唐可不止一代君主。
大唐的強大繁榮,他們也是能跟著沾光的,大家都是在同一條船上。
可偏偏,太子方方麵麵,都要跟他們作對。
清河崔作為世家之首,眉頭緊鎖,率先打破沉默。他雙手撐在桌上,目光冷峻地掃視眾人,聲音低沉而充滿狠厲:“諸位,太子在遼東發行紙幣,這絕非小事。”
“太子在遼東推行新政,勢力日益壯大,如今這紙幣更是攪亂了商業格局。”
“咱們在各地的錢莊、商號,因他這一舉動收益銳減。倘若不趁此時將其扳倒,待他羽翼豐滿,恐怕我等世代積累的財富、地位都將化為烏有。”
隴西李微微皺眉,眼中閃過深深的憂慮。
輕輕搖頭,緩緩說道:“話雖如此,可如今太子手握遼東兵權,且在遼東推行新政頗有成效,陛下對他也有所忌憚。”
“貿然行事,稍有不慎,我等恐麵臨滅頂之災。畢竟,太子身份特殊,背後還有陛下的態度不明,我們不得不慎之又慎。”
趙郡李輕敲桌麵,神情嚴肅地接上話茬:“正因如此,我們更需精心謀劃,步步為營。”
“陛下雖忌憚太子兵權,對其新政成果也有所認可,但對太子曾經的謀逆之舉必定耿耿於懷。”
“我等可借此次紙幣之事,舊事重提,將太子的謀反意圖與發行紙幣緊密相連,讓陛下覺得太子此舉是在為再次謀逆做準備。”
“如此,方能挑起陛下對太子的猜忌,促使陛下對太子動手。”
博陵崔撫著胡須,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不錯,我們要讓陛下深信,太子發行紙幣,一是為了大肆斂財,擴充謀反的錢財。”
“發動叛亂需要大量的錢財來支撐軍備、糧草等開支,太子通過發行紙幣,能輕易掌控大量財富。”
“二是太子把頭像拓印於錢鈔隻上,借此樹立個人威望,收攏人心,為起兵造勢。”
“百姓對錢鈔之信任,會轉移到對太子個人的擁護上,這對陛下的統治無疑是巨大威脅。”
“隻要能成功加劇陛下對太子的威脅感,不怕陛下不對太子動手。”
範陽盧補充道:“我等在朝中勢力龐大,人脈廣泛。可讓親信大臣紛紛上奏,從各個角度詳細闡述太子此舉的危害與謀逆意圖。”
“這些奏章,要言辭懇切,有理有據,著重強調太子的行為對大唐江山社稷的威脅,引起陛下的重視。”
“與此同時,動用我們在民間的力量,在長安城中廣泛散布謠言。讓百姓皆知太子心懷不軌,發行紙幣是妄圖篡奪皇位。”
“市井之中,百姓對皇室之事最為好奇,這些謠言一旦傳開,必定能引發軒然大波,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促使陛下不得不有所行動。”
趙郡李也附和道:“不錯,富貴險中求。隻要我們行事謹慎,相互配合,必定能瞞天過海。我們在朝中經營多年,人脈深厚,隻要計劃周全,定能成功。”
“況且,若不趁此機會扳倒太子,日後他對我們的打壓,恐怕會讓我們死無葬身之地。”
良久,清河崔緩緩起身,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事已至此,不容退縮。”
“我等五姓七望,同氣連枝,唯有齊心協力,方能度過此劫。”
“大家各自回去準備,務必按計劃行事,不得有絲毫差錯。”
——
八月,長安。
太極宮的早朝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前夕。
諫議大夫褚遂良率先站出,禦史大夫褚遂良率先出列,手持奏章,神色嚴肅,言辭激昂地奏道:
“陛下,臣聽聞太子在遼東發行紙幣,此乃大逆不道之舉。”
“太子借發行紙幣之名,大肆斂財,擴充軍備,其意圖謀反之心昭然若揭。”
“如今長安城中謠言四起,百姓皆對太子的行徑憂心忡忡,人心惶惶。懇請陛下徹查,以安民心,保我大唐江山社稷。”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如鐵,心中五味雜陳。
對太子的謀逆之心本就心存芥蒂,如今又聽聞此事,心中的疑慮更甚。
但也清楚,太子在遼東的新政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貿然動手,恐引發內亂,動搖國之根基。
此刻為了大唐之穩定,還是選擇維護太子。
於是緩緩開口道:“褚愛卿,太子發行紙幣一事,朕已有所耳聞。但僅憑此舉,便斷定其有謀逆之心,是否過於草率?”
此時,禮部尚書李綱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褚大夫所言極是。”
“自古以來,禮儀法度便是國家穩定之基石。”
“太子此舉,嚴重破壞了傳統禮儀規範。錢幣之上印刻頭像,實乃前所未有的僭越行為,此風若不遏製,日後恐有更多人效仿,朝廷威嚴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