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長驅直向河內城_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長驅直向河內城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長驅直向河內城(2 / 2)

萬餘步騎長驅直進,與糧船水路並行。

永濟渠的最北段,通到涿郡,最南邊則始於武陟境內。於此處,引沁水和南邊的黃河水,灌入渠中。在永濟渠的南口,部隊停整了半日,等糧船從永濟渠轉入沁水,隨後繼續行軍。

必須得承認,楊廣開鑿的這幾條大運河,在開鑿時確是耗費了極大的民力,也因此造成了極大的民怨,而今海內之所以大亂,這幾條大運河的開鑿也是一個直接的原因,可這幾條大運河,亦的確是大大地產生了便利的效果。彆的不說,就這一條永濟渠,李善道此前之援助竇建德和用兵清河郡時,就已經嘗到了這條大運河帶來的便利,現用兵河內,又深感其利。

——若沒有這條運河,黎陽離河內雖是不遠,隻這些隨軍的糧秣,就得征調更多的民夫,且運輸糧秣的道路、所需之時間,也遠不如走運河方便、快捷。

在部隊暫駐,等待糧船轉入沁水之時,有三四人,先後冒著小雨而來,求謁李善道。

這幾人自報門戶,有的武陟等縣的士人,有的是武陟等縣的縣寺曹掾。

他們的名字,李善道都沒有聽說過,然李善道不以此而輕視他們,親熱地接見了他們,依照他們自述的擅長才能,當場各給了他們相應的任命。

卻此數人,已不是第一批主動來投李善道的。前日在獲嘉縣境時,就已有獲嘉縣的縣吏、鄉吏、士人,因聞李善道得新鄉後的一應愛民重士之舉措,及蕭繡也降了李善道,而來投他了。

且也不必多說。

隻說兵馬繼行,改以沿著沁水,水陸行軍,出了武陟縣界,入安昌縣界。

安昌縣城,在沁水的南岸。

遙見南岸岸邊,有隋將探窺,李善道知道,這必是安昌的守將。安昌也沒多少守卒,又隔著沁水,不怕他們敢來襲擾。李善道故未理會與之,隻令河上的糧船往南岸射箭,將之逐走。

前再行三二十裡,一水由北而下,與沁水交彙。此水名叫丹水,源出長平郡之最北部,穿太行山而至於此。河內縣城,就處在丹水與沁水的交彙之地,在沁水的南岸。

河內縣,舊名野王,開皇十六年,改以現名。

到河內縣城外時,天已近暮。

李善道傳令三軍,令就地駐紮,自引諸將到沁水北岸,眺視對岸的河內縣城。

河內縣城在丹水的西邊。

李善道部現是處在沁水之北、丹水之東,從這一位置遠眺,看不到河內城頭的城防情況。

然可望見,其城占地頗大,比新鄉縣城要大上許多,城牆高聳,雉堞林立,遙遙見得陰雲小雨之下,本該是炊煙嫋嫋已起的城中,炊煙卻並不多見。

這肯定不是因為城中的住民少之故。

河內到東邊的濟源縣一帶,早在秦漢時就因南臨黃河,北則經太行八陘之第一陘軹關陘可通河東,而商旅輻輳,人口繁盛,已是繁華之地,號為天下名都。今之城中炊煙稀少,無它緣由,隻能是因城中百姓已知李善道兵馬開來,或人心惶惶,做飯都沒心情了,或已出城避難。

“蕭公,你久在河內為官,郡府吏員和河內縣的虛實,你當是熟悉的吧?”李善道問蕭繡。

蕭繡頗有點咬牙切齒的樣子,回答李善道,說道:“將軍,仆對河內郡府之諸吏,上到郡守,下到各曹曹主,儘皆熟知!河內縣城,仆嘗來過數次,其城防之虛實,仆亦稍知!”

“既如此,還請公詳述,以便製攻城之策。”李善道略覺奇怪,不知蕭繡為何有此銜齒之態。

蕭繡為何咬牙切齒?還能是何緣故!

自是他仍在記恨郡府之前沒有接受他“不要在讓郡兵南下”之此建議的原因。

蕭繡深吸一口氣,說道:“敢稟將軍,河內縣城北鄰沁水,要論此城,亦堪稱堅牢,然將軍今攻之,卻有三利在將軍!郡兵南下之後,城中守卒城中守軍不足三千,此利在將軍之一;孟善誼、獨孤武都率郡兵南下時,隨軍帶走了大批的糧秣,城中糧草匱乏,此利在將軍之二;郡守無謀膽小,將軍麾勁旅卷趨而至,其必驚懼,且城中士心亦必動搖,此利在將軍之三!”

李善道顧郭孝恪等與秦敬嗣、高延霸、王須達、焦彥郎、蕭裕諸將,問道:“蕭公所言何如?”

郭孝恪點頭讚同:“蕭公言之甚是,城中守備空虛,糧草不足,士氣低落,正我軍攻城良機。”

秦敬嗣亦附和道:“郡守怯懦,我等士氣正盛,一戰可下。”

“既如此,明日拂曉,全軍渡沁水,圍攻河內!”

眾將齊聲應諾,士氣高漲。

是夜,河東方麵的一則情報送至,李淵留兵一部圍河東,自率軍西渡黃河,兵入關中。


最新小说: 我在北海道教吹奏 詭仙道途 穿越異世,我家書屋通萬界 替嫁嬌妻,失蹤三年的老公忽然回來了 鬥羅:器靈阿銀,弓劍雙絕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 萬古第一大善人 老朱家的瓜,好吃難消化! 徒兒,下山禍害你七個師姐去吧 逆天雙寶神醫娘親又掉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