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
朱翊鈞在勤政堂裡看吏部丶光祿寺聯袂上疏的《隆慶三年大明中樞地方官製》。
花了一個多小時,朱翊鈞看完了整份上疏,最後部分是內閣的票擬,「可行。」
前麵部分是確定官階。
按照此前商議的,大明新官階定為十八階,自正從一品榮祿/光祿大夫以下,分資德/正奉丶正議大中丶中順朝請丶奉議奉直大夫,再分承德承務丶承事從仕丶迪功修職丶登仕將仕郎。
官階是發放俸祿的標準。
從理論上說,你的官階高,即使擔任同一官職,你拿到的俸祿會比官階低的同僚要高。
朱翊鈞翻到後麵,想再看看內閣和吏部丶戶部最後議定,到底給大明官員調薪多少。
什麽?
才這麽點錢?
太祖皇帝是打發叫花子,你們這好到哪裡去了?
太祖規定的月俸為祿米,正一品八十七石,每一階遞減十三石,至正三品為三十五石。
然後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
正七品至從九品每一階遞減五鬥,至從九品為五石。
到了成祖皇帝,他為了修築北京城,打起官員俸祿的主意,宣布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米要從南方漕運過來,寶鈔隻需要印就好了。
這一對吝嗇父子,直接把大明官吏的俸祿乾成了曆朝曆代的地板價。
從上疏裡看得出,張居正代表吏部希望給天下官吏們多加俸祿。
高拱代表戶部希望天下官吏自帶乾糧,為大明中興做貢獻。
立場不同,給的意見也不同,朱翊鈞能理解。
雙方爭來爭去,隻是把此前的俸祿加了一半,如正一品一百三十石,其中折銀圓六十圓。然後津貼隻是俸祿的一半。
看上增加了不少,可是你再對比一下宋朝的俸祿。
宋朝的俸祿,正從一品月俸三百貫,衣賜綾四十匹丶絹六十匹丶羅一匹丶綿一百兩,祿粟一百石。
正從二品月俸二百貫,衣賜綾二十匹丶絹三十匹丶棉五十兩,祿粟一百石。
除此之外還有仆人的衣糧各七十人,每月薪(柴草)一千二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等。
七品的縣令丶錄事參軍,每月料錢十五貫丶米麥四石;八品的主簿丶縣尉,每月料錢十二貫和米麥三石。
對比宋朝的俸祿,大明官吏的俸祿,真是聞者落淚,聽著傷心。
不僅如此,大明官吏這微薄的俸祿,還要包括聘請幕僚仆人,迎來送往的費用。
不貪能行嗎?
不貪隻能被活活餓死!
什麽?
你說中了進士有人帶著田地投獻,可以發家致富。
嗬朕就是萬曆帝(破賊校尉)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05/4876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