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喜從何來?
京師的天色漸涼,朱翊鈞穿上夾袍,坐在紫光閣正殿裡,聽著馮保的稟告。
馮保一身鬥牛服,頭戴鋼叉帽,神采飛揚。
「奴婢在東巡時得皇爺交代,要司禮監把孤魂野鬼的通政司管起來。奴婢左思右想,又請教了趙師傅和張師傅,再三斟酌,最後定了這麽一個草案。」
「通政司的事?」
朱翊鈞知道,這個通政司是自己老祖宗太祖皇帝搗鼓出來的,全稱為「通政使司」。
職責是接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四方陳情建言丶申訴冤滯丶或告不法等事,於底簿內謄寫訴告緣由,呈狀以聞。
說白了就是中樞總收發室。
但是太祖皇帝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設置這麽一個機構。
許多官職官製,往往是他聽那些老夫子講前宋官職官製時,結合自己治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時,靈光一閃想出的。
通政司的範本是宋朝的通進銀台司。
前宋分置通進銀台兩司。
通進司掌收受銀台司所領天下章奏案牘及閣門京百司奏牘丶文武近臣表疏以進禦,然後頒布於外。
銀台司掌收受天下奏狀案牘,抄錄其目進禦,發付勾檢,糾其違失,督其淹緩,兼領發敕司。
後來兩司合一,統稱為通進銀台司。
太祖皇帝估計也是受此啟發成立了通政司。
洪武永樂年間,通政司可謂是風光無限。
那時通政司地位甚高,位列九卿之一,排序在都察院之後丶大理寺之前,獲得了此前丞相拆分丶整理丶遞交各類奏章給皇帝的權力。
承擔起「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章奏,實封建言,陳情伸訴及軍情聲息災異等事」的重任。
在皇帝常朝理政時,通政司長官通政使要向皇帝稟奏朝中各種事務;議大政丶大獄以及會推文武大臣時,通政使均有資格參與。
叱吒風雲丶神鬼辟易的六科言官,在那時還是通政司的馬仔。
等到內廷司禮監和外朝內閣興起後,通政司身份就尷尬了。
司禮監有自己的文字房,專收六部丶都察院和地方的章奏案牘,抄錄一份後給到內閣。內閣票擬後交給文字房,取回批紅的票擬,然後發六部丶都察院和地方遵行。
要你通政司多轉一手乾什麽?
於是通政司日子越來越清閒,成了與諸寺一起喝西北風的難兄難弟。
自己秉政後,諸寺成了大明版的委員會或總局,在中樞的權責和地位不輸六部,現在站在西風中繼續零亂的隻剩下通政司。
徹底成了孤魂野鬼。
可是一張草紙也有自己的用處,你通政司這麽大一個機構,必須發揮作用。
自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馮保。
想不到他這麽快就拿出了方案。
「馮保,說說你的草案。」
朕就是萬曆帝(破賊校尉)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05/4920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