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60年後,林三七總是在思索中西醫之間的差彆。
哪怕他頂著一個中醫世家子弟的名號,骨子裡卻是地地道道的西醫,5年西醫本科,研究生在讀,學的都是西醫的理論和知識,思維已經無法改變。
「西轉中」在各大醫院雖然很流行,但真要學好哪有這麽容易?大多是衝著證書死記硬背去的。
所以很多時候看待中醫時,林三七都不自覺地代入了西醫的視角,這就讓他變得很矛盾。
比如這個「水飛法」,又是研磨丶又是攪拌丶又是沉澱乾燥丶又是研散研細的。
在100多道工序裡麵,光是這一個小小的工序,就需要一個工人花費整整7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效率之低,程序之複雜,簡直令人發指。
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光是這個人工費用就會讓人絕望,一個是你很難招到這麽多手藝人,水飛法絕對是個技術活,一般人乾不了。
就算你招到技術工人了,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的工人,你人工成本吃不吃得消?利潤能不能支撐?
其實從林三七這個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水飛法」是完全可以用機器替代的。
比如你要的是藥材的微細顆粒,那你完全可以花幾萬塊錢買一台「800目粉碎機」,這種機器打出來的微細顆粒跟傳統「水飛法」沒多大區彆,還能節省下大量人工費。
然後問題就來了。
中藥製作是應該遵循古法,按傳統的一套來?還是可以用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取代傳統工藝?
如果用的都是機器,生產線製作出來的藥物,療效跟傳統古法能不能一樣?
如果療效和質量都一樣,那用現代化製藥設備提煉出來的中藥,還叫中藥嗎?
這都是爭議。
就像屠呦呦奶奶獲得了諾貝爾獎後,爭議非常巨大。
西醫認為青蒿素本身屬於一種化學成分,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經過西醫的技術提純丶研製,從而製成現在臨床上所用的化學藥物,算作西藥。
中醫派認為,獲獎人屠呦呦在國家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而不是在西藥研究機構工作。
她申請的職稱也是中醫,而不是西醫的;
青蒿素是從中藥青蒿裡麵提取的,而不是在某種西藥裡麵提取的;青蒿素的提取過程受到了中醫書籍《肘後備急方》的啟示,而不是什麽西醫書籍的啟示。
由此可見,青蒿素絕對是一種中藥。
也有中間派,提出一個「中醫現代化」的建議。
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藥進行研究丶開發丶生產丶管理,以提高中藥的質量和療效,確保安全性,符合現代醫學標準和國際規範的過程。
這一過程涉及到中藥的種植丶加工丶提取丶製劑丶質量控製丶臨床應用等多個環節,傳統中醫全都需要改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烤餃)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72/4879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