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的領導們傻眼了,一個個表情哀怨。
林三七卻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收購醫院其實是他主動提起的,向院長是在給他打掩護。
向院長這時候點了點醫院門診大廳,語重心長道:
“小袁啊,你看看咱們中醫三院,病人數量是一年比一年低,門診人次隻有一院的十分之一,而且你們還不設住院部,這就導致病人資源進一步下降。
現在醫院的班子已經搭當5年了,你們自己想想看,5年了你們的成績如何?每年需要學校補貼你們多少?原本我們學院還指望你們賺點錢反哺,結果卻是反哺給了你們。
當然,我知道醫院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也不能全怪你們,但我想這樣年複一年爛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我們總是需要作出一些改變不是?”
袁成濟咽了咽口水,艱難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向院長,咱們中醫三院好歹有30多年的曆史了,現在全院職工有267人,如果冒然轉製,恐怕會引起職工們的不滿,畢竟這批職工也不好重新安排工作啊。”
國企改革最大的難點在哪裡?問題就出在“人”。
像林三七購買生產線的那家西南醫療器械公司,寧可在成都重新建一個新廠,也不願意改造升級老廠。
就因為老廠的工人太多,太容易鬨事,反對任何改革和變動。
旁邊幾個中層乾部們也訴苦道:
“向院長,現在醫院效益差,職工收入本來就比兄弟醫院低,如果再轉製,恐怕人心浮動啊。”
“是啊,公立醫院變成民營醫院,這中間的差彆太大了,醫務人員們未必肯留下。”
“向院長,這事還得三思而後行啊。”
向院長抿了抿嘴,沒有多說什麼,隻是擺了擺手:
“轉不轉製還不一定呢,我想賣醫院,林董還不一定願意收購呢。現在建家新醫院又不是啥費勁的事情,想必嶺南堂坐堂大夫收入有多高,也不用我多說吧?他們也不怕沒人去坐診。”
中醫三院的一眾人一聽,也是。
林三七又不是非三院不可,隻要有錢,收購一家醫院那還不是小事?這事應該學校求著林三七才對。
林三七也打圓場道:
“大家也不要擔心,收不收購醫院我們肯定要評估過的。如果我們真的決定收購,不願留下的我們肯定願意放人;願意留下的,收入方麵肯定不會讓大家吃虧不是。”
其實林三七心裡想的,真收購了,行政人員肯定要全部砍掉,一個不留。肯定要重新聘請更專業的職業經理人。
反而是一線的醫生、護士、藥房、醫技們可以留下,一家醫院總是需要有人乾活的不是。
袁成濟輕歎了口氣,於是衝著向院長和林三七伸了伸手:
“那我們就帶林董參觀一下,嗬嗬。”
中醫三院規模也不算是太大,醫院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走一圈,不到一個小時。
對三院林三七是滿意的,從他的眼光來看,南邊的門診樓一共有6層,大大小小的診室加起來超過100間,足夠使用了。
另外醫院還有一幢住院部樓,雖然現在沒有病人住院,但至少房間都放在那兒,隨時可以開啟。
醫院最北邊還有一幢樓完全可以當作科研用樓,到時把藥物研究課題組都放到這裡,再多派些安保,簡直是完美。
關鍵還在於,中醫三院在珠江的小島上,環境太好了。
對三院來說這是缺點,導致病人交通不便。但對林三七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優點。
畢竟到嶺南堂中醫館看病就診的,那都是全國各地的富豪或者上位者。
這批有錢有權的人凡事講究一個特權。
如果醫院裡人山人海,看個病都排隊半天,做個CT都提前預約,這可不符合富豪們和上位者的要求。
他們又不怕花錢,富豪有得是錢,上位者則幾乎都是彆人幫著買單。
他們需要的就是最頂級的服務,不差錢。
最好醫院裡就沒幾個人,他們到了醫院直接就可以找大夫看病,拿了藥就可以直接走人,這樣服務享受了,隱私保護了,心情也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