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偏殿。
李二正在處理國事,一個宦官低頭躬身進來。
“陛下,東宮消息。”
“何事?”
李二眉頭一揚,東宮沉寂多日,都沒有什麼動靜。
他也沒有過多關注,畢竟太子休養,是他一手造成的。
“適才,太子召見了內置郎,隨後又召見了兵曹參軍事。”
聞言。
李二聽到最後的話,明顯要正色許多。
兵曹參軍事,他知道負責何事的。
“他要乾什麼?”
“稟陛下,太子要打造兵器。”
“兵器?”
李二的音量明顯拔高了幾個分貝,“要打造什麼兵器,弓弩嗎?”
“是刀。”
得到答複,李二神色放鬆不少。
彆管有沒有可能,弓弩這種威力巨大的兵器,在兩宮距離如此之近的情況下,就是莫大的威脅。
太子當日能把狩獵的箭射入太極宮,那弓弩不是輕而易舉。
不是就好。
“繼續盯著。”
李二淡淡的說道:“最好太子的一舉一動都記錄在案。”
“遵旨!”
在角落。
一個官員正在奮筆疾書,將李二的一言一行都記錄其中。
李二瞥了一眼,嘴角一抽,權當沒有看見。
史官記載帝王起居言行。
他曾經提出來要看《起居注》,卻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
自此之後,他就改變方略,看不了,我還修不了了?
命大臣修實錄,不也是要給他過目的?
至於剛才自己的言行,他覺得到時候肯定要刪改的,哪有老子成天想著監視兒子,還擔心兒子打造兵器?
“陛下,禮部尚書求見。”
“承範來了,快讓他進來。”
片刻後,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進殿。
“參見陛下。”
“行了,是吐蕃和親使團的事情?”
李二主動問道。
“是,吐蕃使團大概還有半個月抵達長安。”
李道宗說道:“陛下,我大唐與吐蕃,正處在交戰之時,雙方仇怨不小。”
大唐在設立安西都護府後,橫亙在吐蕃與突厥之間,吐蕃頻繁侵犯大唐邊境,突厥也想打通安西的節點。
在有大唐這樣一個龐大帝國的麵前,吐蕃與突厥哪怕有再深的仇恨,也隻有放下恩怨,聯手應對。
隻可惜,大唐國力鼎盛,武將如雲,將士不畏死。
安西都護府一次又一次的擋住吐蕃與突厥的進攻,屹立不倒,將兩大勢力給攔腰斬斷,再也沒辦法勾結聯手。
眼下吐蕃想要和親,停止戰爭,是知道事不可為,隻能找個理由退兵。
之前李二都拒絕了,這一次他卻打算答應下來,結束與吐蕃的敵對關係。
“該以何等禮節接待,臣一時頭疼。”李道宗說明來意。
李二好笑道:“照搬前麵接待吐蕃使節禮儀就行了啊。”
“可陛下是準備要答應和親的,此一時彼一時啊。”
李道宗難題丟給李二。
這次和親,大家心照不宣,走的是一個過場。
大唐國力強大,但外敵環伺,戰爭壓力一點都不小。
突厥,吐蕃,高昌等等勢力,都在牽扯著大唐的精力。
李二準備安撫吐蕃,緩和關係,好騰出手來收拾其他外族勢力。
既然有心答應吐蕃和親,必然不能像先前那樣隨意對待,而是該提高規格,以表重視與誠意。
這樣大家都有個體麵。
“唔,這樣,與其他大臣一同商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