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與禮部官員,親自迎接。
雙方短暫接觸後,吐蕃和親使團下榻驛館。
與此同時。
朝中各部也隨之動了起來。
不管這天寒地凍的,該忙的還是要忙。
“吐蕃和親使團到了,看什麼時候接見他們?”
李二召見大臣,在兩儀殿議事。
“陛下,時日隨時都行,但眼下緊要的是,和親的條件。”
岑文本說道:“吐蕃此次和親,意圖與我們不謀而合,正好能夠安撫吐蕃。”
“但萬一吐蕃有另外的條件,又該如何?”
馬周說道:“既然吐蕃來和親,必然是帶著停戰心思來的,我們隻要抓住這點,他們的條件不苛刻的話,我們都是可以商量的。”
李二點了點頭,他的目的很是單一,停戰,邊境和平就成。
“陛下,不論是否和親,我們大唐也該保持威嚴,一來是讓吐蕃明白,是他們來求親的,二來彰顯大唐威勢,威懾吐蕃不敢違背和親盟約。”
魏征說道。
“說的不錯。”
李二讚同道:“我要的是吐蕃聽話不生事,而不是在我動手打彆人的時候,他在背後搗亂。”
他雖然是天可汗,但大唐外邊環伺的外族勢力,可都不安分,時不時的就要跳出來叛亂,挑戰一下大唐兵鋒。
要不能安撫好,身邊的強國,大唐哪有精力去鎮壓,滅亡其他勢力啊。
“朝議之日定下,讓太子,魏王上朝參議。”
李二拍板道。
“是!”
……
河間郡王府。
李孝恭躺在塌上,麵色蒼白,毫無血色。
一場惡疾,差點帶走了他,哪怕救回來也是元氣大傷,再無往日的雄發。
“孫先生救了本王的命,該是以厚禮相謝。”
“太子那邊也要送一份厚禮去,等本王身體痊愈了,親自去答謝太子。”
李孝恭苦著臉,喝完湯藥後,吩咐道。
“父親,厚禮謝孫先生是應該的,但太子那邊,在當日可是讓杜荷傳來了教令。”
“父親一口答應了,要送一子進東宮的。”
二子李晦說道
李孝恭道:“醉酒之言,做不得數。”
“我倒是會親自跟太子解釋的。”
“你大哥在外,近些日子你不要出府了。”
“兒明白!”
李孝恭閉目思索。
太子有搭救之恩,他理應感謝。
但一碼歸一碼,能不摻和的事情,他是不會去摻和的。
至少,不會率先表態。
他的態度很大程度會決定一批人的看法。
但李承乾顯然不會這麼善罷甘休。
一個個的態度都還沒摸出來呢。
此外,吐蕃使團也到了。
李二還讓他上朝參議。
李承乾讓杜荷,再去各府宣太子教令,日落前,必須遴選一子入東宮。
否則視為大不敬,無視東宮威嚴。
第二道太子教令一出。
魏征率先坐不住,兩道太子教令,再下三道的話,首當其衝的就是他這個太子太師。
無他。
你身為太子太師,都無視東宮威嚴,那還能怪我們了?
先治太子太師再說。
“馬上去東宮!”
他對二子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