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胖胖果斷站出來,要為三大國公求情。
可他沒想到,此話一出,程知節,李靖等人神色驟變。
房玄齡跪坐在席位上,雙手持笏板,聽到魏王站出來說話,他不由閉目仰頭。
魏王,怎會如此愚蠢。
是你該說話的嗎?
在場這麼多大臣,為什麼都不說話,都不回答陛下。
那是大家都明白。
這場大朝議的走向,在太子站出來發生,就完全變味了。
已經逐漸演變成,陛下跟太子之間的爭鋒。
陛下看似在詢問群臣,如何處置李靖等人。
實則是在為李靖三人求情。
向誰?
自然是那位今日格外強勢的太子。
李靖,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或者說是武官們,並不是毆打了一番吐蕃使臣後,證明自己還有血性,依舊英勇就完事了。
還需要太子的表態。
需要太子給他們一個最終評價。
因為此事紛爭,乃是由太子而起的。
必須要太子給他們在此次事件上,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陛下知道。
太子也知道。
李靖,程知節也知道。
獨獨兩個人不明就裡。
一個尉遲敬德,他以為罰就罰了。
一個是剛站出來的魏王,他以為陛下真是要處罰李靖三人。
卻不知,這完全是陛下找的一個由頭,等著太子說話。
群臣保持沉默,是配合。
他們不說,到時候陛下就可以點名太子來說。
隻需要太子說,三位國公勇武。
那麼史官就會在先前的記載上,續上:太子盛讚國公靖,知節,敬德神武。
這事,那就算是結束。
若是史書上,沒有記載太子對三位國公毆打外邦使臣後,盛讚的評價。
那後世之人該如何揣測?
到底是真打了,還是假打了。
史書是不是修改過了的啊,為什麼沒有太子李承乾的評價呢。
沒有太子的評價肯定有問題。
史書不真。
那好,野史表示該我登場了。
隻要我足夠野,大家不信也得信。
房玄齡此刻,不想看,更恨不得將耳朵堵起來。
魏王站出來的用意,不難猜,無非就是求情賣好,希望能得到三位國公的好感。
但……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這點小心思,瞞得過在場的誰啊。
“皇兄若是用詞溫和委婉一些,三位國公也不至於上頭。”
“還請父皇……。”
李胖胖還在沾沾自喜,為自己的一番求情說辭驕傲自豪。
群臣都不為你們請求。
我,李泰,小字青雀,大唐魏王殿下親自為你們求情,三位國公是不是該對我另眼相看。
他卻完全沒有注意到,神色不善的李靖,程知節,表情不虞的父上大人。
李承乾心裡都快憋不住笑出聲來了。
哎。
李胖胖啊李胖胖。
你怎麼就這麼想著要找死呢。
敢露頭?
露頭就秒。
孤可不慣著你。
就這樣的蠢貨,竟是能逼得李承乾走上造反的路。
該說李二偏愛,還是李承乾是個豬呢?
“閉嘴!”
李承乾打斷道:“魏王,你還記得孤跟你在東宮宮門前說過什麼嗎?”
魏王話沒還說完,就被李承乾打斷,冷不丁嚇了一跳,“皇兄,說了什麼?”
他完全忘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