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餓虎擒羊之勢
靈縣雖是隸屬甘陵郡國,南麵卻更臨近青州平原郡與兗州東郡兩地,大河水流經靈縣南邊,分出一條支流,名為鳴犢河。
甘陵靈縣曾在王莽時期改名為播亭,後又被光武劉秀改了回來。
往東北方向走,隔河對岸不遠處就是高唐縣。
朱靈在行軍途中,既害怕有圍困鄃縣的青州軍處於半道伏擊,也害怕大河岸的高唐守軍有異動,原本正常行軍一日三十裡的速度,變成了一日行不足二十裡。
前去救援許攸丶高乾等人,至少要五丶六日才能到,引得軍中武官有些不解,這樣豈不是更容易給對方埋伏的機會。
而且去的越慢,不是在外人看來,越不把監軍校尉和主將的安危放在心上。
萬一遇見那種易遷怒於人,把怨恨藏在心裡,會伺機報複的官吏,不是會給自己惹禍招災嗎?
漢初張耳與陳餘兩人還是刎頸之交,後邊就因陳餘救援不力,援軍遲遲沒有進展,以至於張耳對其怨恨不已,導致最後兩人數十年的交情決裂,日後更是生死相向。
刎頸之交且如此,何況朱將軍與許子遠丶高元才,還談不上什麽交情,不就成了自取其咎,引火燒身?
朱靈眼見軍官多有疑惑,不由解釋說道:我軍分前後兩部而行軍,正為了能兼顧全軍具有戰力,能更好的保存體力待敵,敵軍見我有備而來,也會忌憚,不敢輕易擊之。」
「倘若五十裡急行軍,日夜不休趕去救援,必會體力耗儘,那時全軍筋疲力竭,還人困馬乏。反觀青州軍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我軍豈有不敗之理乎?」
「因此,我分軍兩部,料想敵軍圍鄃縣的五萬人馬,至少有其四圍城,還要抽調部分兵馬維持糧道不失,埋伏之敵想來不過數千人數,即便前軍兵敗,我後軍也能立即撲殺上去,此用兵先敗而後勝,亦不失兵家取勝之道也。」
朱靈對帳中眾武官丶軍吏耐心解釋道。
夫戰時,上下同欲才能破敵,況且行伍之卒多為愚夫,不儘量說的清楚些,真怕他們聽不懂,不能理解。
有些武官與軍吏且如此,更彆說尋常士卒了,不把言語說的粗鄙通俗又嚴重,怎會能讓他們易懂,不敢觸犯。
朱靈用目光環視眾人,肅然道:「此戰之勝,就在於後軍三千人馬,之所以令你們銜枚而行,就是為了禁止兵卒肆意喧嘩,擾亂軍心。」
「我再重申一遍,凡軍中緊要,首先便是不許喧嘩說話,每遇動止進退,自有旗幟金鼓,若無令許說話,但有開口者,著實重處鞭笞,夜間尤是切禁擅自取下嘴中木片,若有犯者殺無赦!」
「但凡我軍令,軍司馬傳軍侯,軍侯傳屯長,屯長隻傳隊率,隊率傳什長,什長傳伍長,伍長再傳士卒慢著,請彆叫我昭烈帝(世間一點鹹)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5800/4944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