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圃起身思索著漢王的話,感覺後背稍微一輕。
隻要漢王肯接受投降,那就好辦多了,回去也能給張氏交代。
於是閻圃用衣袖擦拭了下額頭,便準備拱手告退,畢竟和漢王相處壓力太大了。
他遠在千裡之外,也能儘知張魯與劉璋之間的矛盾,還能對天師道如指諸掌,熟門熟路。
舉手抬足間,又帶著笑意尋問劉璋治下最近幾年,是不是常有官吏反叛。
還問有沒有士人路過漢中,而進蜀地投靠劉璋?
簡單的三言兩語,卻把閻圃問得驚慌不已,滿頭汗水直流,連連低頭擦拭冷汗。
震驚的同時,心底也在浮想聯翩。
漢王怕早就把青州細作安插到了漢中與益州,而且還是身居高位的那種,不然怎麼會將劉焉父子與張氏之間齷齪事,知道的一清二楚。
果然力勸府君投降,是投對了。
否則漢軍來襲,必定有人開城關投降,漢中雖然易守難攻,那也是前麵幾個城門重要,一旦失守,漢軍立馬就能長驅直入。
“幸好,幸好啊!”
閻圃退出書房後,回頭望了一眼,依然不由地眼跳心驚,直接一溜煙而去。
他跑不要緊,倒把跟出門送客的典韋搞得滿頭霧水,撓了撓頭,不知這二尺胡須的文士究竟在玩哪一出。
在裡頭跪了那麼久,出門就舉步如飛,不怕摔倒嗎?
而書房裡的劉備見閻圃告退,去建好的傳舍歇息,不覺對荀攸、郭嘉等人撫掌笑道:“看來這天下的漢室忠臣真多啊!”
隻要不敵漢軍,都說自己仍為大漢忠良,連劉景升、曹孟德也是這樣為說辭,讓他們交出實權,便說當地百姓阻攔,不肯放離。
說到這些地方,劉備便想到一件事,遂問道:“公達,城外的百郡邸新建的如何?還未收複之郡,可以暫緩。”
荀攸立刻行禮,回答說道:“大王,如今青州、兗州各郡邸已經建成,徐州、豫州尚在修建,而冀州與幽州,還未開始。”
“主要還是河南與河內百姓太少,因此速度較慢。”
聽見荀攸的稟報,劉備安撫說道:“無妨,討平冀州收納了許多豪強部曲安置在河內,待春耕完便可征調為役力,不需急趕,一切量力而行。”
“至於劉表、劉璋、曹操等人治下的郡邸就放在最後罷,倘若收複後還未建成,便讓來京都的官吏租賃房屋,再給予錢財減免。”
劉備皺眉想了想,給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不過即便如此,各地郡邸還是要修建,因為要用於安置每年終時,從各州來雒陽上計、述職的官吏,先前的百郡邸已被董卓焚燒成灰。
如今各州中心轉移到雒陽,京畿則將負擔來自幽、冀、青、徐、兗、豫、荊、揚州的官吏臨時住宿,不重新擴充修建是不行的。
劉備將這件事情叮囑了荀攸,又讓他在郡邸附近多造數百間房屋,以及一些街市,防止以後進京都的官吏越來越多,沒有居住之所。
商賈與百姓販賣的街市,也不再設牆圍住,可讓人方便購買物件,使雒陽城更有煙火氣息。
眼下的雒陽還是太小,城內南北為九裡七十步,東西六裡十步,毀壞的宮殿就占據了大半。
劉備準備將此時的雒陽城作為內城,其餘的房屋、官邸、百郡邸與民戶,全部往外修,建造一座數十年後,能容納百萬人口的巨城,與長安並為天下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