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說是在次年,獅心便帶著英法十字軍,完成了對埃及的征服。
薩拉丁的弟弟阿迪爾,根本無法組織出有效的反抗。
完成了埃及征服的獅心在亞曆山大港加冕為王,但獅心王顯然無心治理埃及這片海外領地。
在歐洲本土傳來他父親亨利二世離世的消息後,他便我行我素的獨自帶一小支部隊離開埃及返回歐洲大陸。
留下一群英法十字軍貴族,在埃及獨自茫然。
埃及成了沒有國王治理的王國,各路貴族迅速對埃及進行了瓜分,建立起一個近乎完美模版的封建國家。
也就是高階貴族瓜分土地,並冊封中階貴族,中階貴族又冊封底層貴族,層層分封、層層壓迫。
底層的埃及老農,喜迎活閻王。
然而一旁的耶路撒冷王國,在蓋裡斯的帶領下,不僅完成了複國,還成功統合了原先聽調不聽宣的的黎波裡伯國、安條克公國,得到塞浦路斯與大馬士革作為盟國。
人口與經濟得到大幅提升,加上耶路撒冷宗神學對底層的關注。
因此耶路撒冷宗神學不可避免的走上前台,並向四周傳播出去。
長久以來,水深火熱的埃及老農,一時間仿佛看到了救星。
蓋裡斯思想,在埃及得到廣泛傳播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此起彼伏的抗稅運動。
十字軍王國埃及,自然是坐不穩,在深入了解了耶路撒冷王國現如今的官方思想後,就有些原地裂開。
實在是過於異端了,這個異端程度,比之伊斯蘭教更可恨啊!
由此,大約在1195年之後,蓋裡斯神學徹底遮掩不住,半被動半主動的走上前台。
要知道,在耶路撒冷王國改革成功的地區,教會組織已經成體係的消亡了,轉而是以類似天主教修會的教團進行取代。
當這件事傳到羅馬時,無論是樞機主教團,還是策肋定三世教皇冕下都大驚失色。
基督教世界,最為神聖的聖地,卻爆出了要取消教會組織的異端。
這實在是一時間叫人難以接受,或者說足以讓人感到恐慌。
與伊斯蘭教占據耶路撒冷不同,至少伊斯蘭教不太可能利用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去對基督教世界進行輻射影響。
如果說,伊斯蘭教占據耶路撒冷,會促使基督教世界團結,並更加有凝聚力向心力。
那麼一夥要取消教會組織的異端占據耶路撒冷,這將是又一次基督教分裂的前兆!
畢竟,基督教的朝聖傳統,意味著耶路撒冷地區的神學思想,是能夠快速隨著朝聖者的流動向歐洲回流的。
這是要掘了他們羅馬普世教會的根!
前任教皇策肋定三世,活了93歲的長壽老人,突然間聽聞聖地噩耗,一時間氣急敗壞、怒火攻心、蒙主恩召。
繼任的英諾森三世教皇,自號“基督代表”,認為教皇這個職務實乃“半神”,處於人與神之間;乃是神之下,人之上。
甚至於一度自稱“麥基洗德”,是祭司身份的君王。
作為中世紀的聖座權威與影響登峰造極的冕下,他在繼任時頒布的教宗詔書中,將發起新一輪的十字軍作為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