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這還是第一次如此多人在皇帝的書房中坐著開會。曹真剛進來的時候,坐到了皇帝的左手邊。
辛毗、黃權來的時候,順勢坐在了曹真後麵,剩下兩名侍中和兩名中書也坐在辛毗、黃權的附近。
等到司馬懿來的時候,見曹真坐在皇帝最近,司馬懿也就坐到了皇帝的對麵。
曹睿並沒有安排座次,但這八位大臣卻按照自己的行為本能,給自己找好了位子:離皇帝最近的是曹真、司馬懿,後麵則是四名侍中和兩名中書。
八人分列兩旁,為首的曹真清了清嗓子,開始介紹起了揚州方向傳來的最新情況。
其一,東吳的彭澤守將翟丹引千人渡江投魏。
其二,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遣人至曹休處,聲稱要在鄱陽接引曹休過江。
在曹真介紹完情況之後,曹睿開始向臣子們發問了:“周魴的信中情況,大將軍都介紹清楚了。朕以為周魴是詐降,眾卿以為周魴此人可信嗎?”
眾人麵麵相覷,並不知曉皇帝為何就能斷定周魴是詐降。先是韓當之子韓綜投魏在前,又有彭澤守將翟丹過江在後,為何這周魴就一定是詐降呢?
辛毗直接拱手說道:“稟陛下,兵者國之大事,周魴真降也好、詐降也罷,豈能因為吳國降人的一封信就出兵過江呢?”
劉曄瞄了辛毗一眼,曆來皇帝有問,都是劉曄第一個回答的,這次竟被辛毗搶了先。
劉曄緊接著說道:“臣以為防備東吳之關鍵,在合肥在廣陵在襄陽,而不在鄱陽。鄱陽地處武昌與建業之間,若攻鄱陽,則敵可從上遊下遊同時來援。鄱陽,實在不是一個好去處。”
辛毗和劉曄的態度,都表明了周魴坐在的鄱陽,並不是一個好的作戰地點。
而陳矯專通政務,黃權又是第一次與皇帝議論出戰之事,不想在諸位同僚麵前說出想法。故而陳矯和黃權兩人都沉默不語。
見眾人不說話了,曹睿看向孫資:“孫中書,朕記得在周魴之前,鄱陽也有人投降過?”
孫資聞聲回答道:“早在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武帝印綬,除鄱陽外,陵陽、始安、涇縣皆響應尤突之舉。但由於不能過江,我大魏並未南下鄱陽,最終尤突兵敗身死。”
曹睿說道:“建安二十一年已經有這樣的例子了,周魴投降若真,占據鄱陽一地對我大魏作用也不大。周魴投降若假,那麼背後指使之人必是孫權,孫權這是想與大魏作戰了。”
曹睿看向司馬懿,想要聽一聽司馬懿的想法:“司馬卿,不論周魴投降真假,大魏應該理會周魴嗎?”
司馬懿沉默片刻後回應道:“陛下,周魴以遠離大魏的一郡之地請降,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就算他真的降,我們也要按照他是假降來準備戰事。這件事的關鍵,乃是孫權的態度。”
“臣請細細看一下周魴的投降信箋。”
曹睿右手拿起了信箋,向司馬懿遞了過去。司馬懿雙手接過,坐下閱讀了起來。
曹真見司馬懿沉默看著手上的信箋,有些不耐的說道:“若是孫權指使的,那孫權能有什麼好心思?無非是想與我大魏交戰罷了。”
司馬懿抬頭看了一眼曹真,隨即又低下頭來:“大將軍,孫權固然是想交戰,但何時交戰、何地交戰、何人交戰,卻還是要細細鑒彆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