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輕歎一聲:「陛下或許不知,建安二十四年,臣在長安丶武帝在漢中與劉備一黨對陣之時,期間也曾有過文論。」
「文論?」曹睿不解問道。
「兩軍相持,武帝與劉備互相致書對論。當時臣作的一篇《論漢二祖》曾被武帝送至劉備處,諸葛亮還給臣作了一封回信。」
「還有這等事情?」現在輪到曹睿驚訝了:「諸葛亮和皇叔說些什麽?」
曹植努力回憶了一下,說道:「當時臣與丁儀聊及漢高祖丶漢光武二人,因而寫了此文論述。」
曹睿好奇道:「是漢高祖更優?還是漢光武更優?」
曹植笑著說道:「臣當年以為漢光武優於漢高祖,高祖乏於微細,光武熟知禮法。高祖鮮有君子之風,而光武儼然聖君。」
曹睿又問:「那諸葛亮怎麽說?」
曹植搖了搖頭:「諸葛亮與臣大略上是相同的,不過他以為漢高祖能力粗疏丶不及光武,隻不過憑藉張良丶韓信丶陳平丶周勃等人之功罷了。」
「而漢光武策慮深遠,過於高祖。將領謀臣亦與張丶韓丶陳丶周等人相仿。」
曹睿本來都打算要走了,此刻聽聞曹植論及舊事,回身又坐在了席中。
曹睿輕聲說道:「光武尊重儒士丶優待豪強,穩如泰山丶並非漢高祖一般親冒矢石。」
「而且又有昆陽之戰這般『神跡』。」曹睿笑出聲來:「皇叔與諸葛亮都更偏愛漢光武一些,朕看來也是正常的。」
「不過時至今日,皇叔以為高祖丶光武二人孰優孰劣?」曹睿反問道。
曹植輕歎一聲:「高祖起於微末,滌蕩海內,平滅項藉,親征諸侯。這些事情,均非光武所能做的。」
曹睿點頭:「所以歸根結柢,還是皇叔與諸葛亮當年俱是年輕,不知國事之艱。」
「光武派諸將征討四方,坐鎮洛中丶而使四海一統。恐怕彼時你們二人,俱是認為平定天下就該如光武一般。」
「而高祖親自率兵征戰,驅使英布丶韓信丶彭越丶劉賈等人分兵作戰,如同手足一般應用自如,反倒落了下乘。」
曹睿搖了搖頭:「彆的不說,就拿分兵分權一條來說。劉備與諸葛亮不過分出關羽一人,他的隆中對就成了泡影。經曆挫折之後,方知世事之艱啊。」
「朕大略以為,此時的諸葛亮定會更感念漢高祖的。」
曹植默然點了點頭。
過去十年裡,無論是曹操丶曹丕,還是劉備孫權,都無力打出漢光武或者漢高祖那般的仗來。
論起兩百年與四百年前丶談及誰優誰劣,現在其實更多的都是慕羨之意。
曹睿起身走出,在門口之時又轉頭看向屋內:「此事還需皇叔字字斟酌,蜀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曹植拱手行禮:「臣知曉了,定會按時呈予陛下。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904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