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諸葛亮留下了玉環,薑維在言語上也絲毫不肯認輸:
「陛下所贈玉環雖為昆山之玉,但昆山所在的西域丶已為大魏的西域長史府所轄。」
「莫說一個玉環,就算十個丶百個,於大魏之富饒又有何損?」
諸葛亮定睛看了薑維片刻,輕聲歎了口氣:「使者且去吧,本相尚有軍務要為,莫要在此礙事了。」
薑維拱手一禮:「告辭!」
說罷,轉身就走。
……
又過了一日半,薑維才回返到下辨城中。
曹睿與眾臣坐於府衙堂中,打開了薑維帶回的匣子,讀了幾瞬之後,笑著搖了搖頭,將諸葛亮的書信放下:
「諸葛亮這是和朕無言以對了。」
司馬懿好奇道:「陛下,不知那諸葛亮回信中寫了什麽?」
「除了一些無用之話外,他還給朕寫了一段論語!」曹睿輕笑幾聲,將其念了出來: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丶臣臣丶父父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司馬懿默然停了幾瞬,也譏笑道:「諸葛技窮了!隻會說這些空話來搪塞陛下。」
「此番輸了隴右之後,大魏豈會再給他半點機會?不過是以古人之言泄憤罷了!」
曹睿輕輕頷首,然後看向薑維:「伯約可有所得?」
薑維躬身一禮,隨即答道:「臣有兩件事情要說。」
「其一,蜀賊將臣蒙眼在馬上帶去諸葛亮營中。但臣素知馬性,對距離也有些估計。大約在百裡到百五十裡之間。」
「取輿圖來。」曹睿朝著楊阜招手。
楊阜起身去拿輿圖,但口中已經說了起來:「若百裡到百五十裡,定然在赤亭或者更南的盤溪亭中,總不至於在北麵。伯約可曾換乘船隻?」
「途中換乘一次,臨至前換乘一次。」薑維答道。
楊阜已將輿圖展開在皇帝身前,用手指向了赤亭和盤溪亭兩處。
曹睿抬眼看向楊阜:「這兩處地方險要否?」
楊阜想了幾瞬:「都是河穀野地,以往人煙不多。昔日大魏經陳倉道進軍漢中時,曾在赤亭設置過一個兵站。」
「盤溪亭也沿江,但平曠之地就小了許多。」
「兵站?」曹睿笑道:「那看來說不得就是這個赤亭了。蒼山如海丶殘陽如血,赤亭應是流血之處。」
「方才伯約說是兩件事情?」
「正是。」薑維點頭道:「第二件事,諸葛亮以臣在冀縣丶被擄至漢中的族人為要挾,想讓臣向其透露,陛下是何時在洛陽收到的隴右軍情丶又隔了幾日才出兵的。」
曹睿並沒有問薑維對諸葛亮的答覆。
既然薑維能告訴自己,那就說明其人心中坦蕩,絲毫沒有隱瞞之意。
曹睿隻是輕輕擺了擺手,隨即說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920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