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親至,本就是表達一個重視臣子的態度,沒人會追究什麽細節。
除了曹睿本人以及隨軍出征的大臣外,其餘在洛陽的眾臣早就來過,沒有再拜第二次的道理。
因而將空間都留給了皇帝丶王肅以及司馬懿丶辛毗等寥寥幾人。
祭後,曹睿也絲毫沒有遮掩的意思,當著眾人的麵問道:「王卿,待王司徒百日卒哭之禮後,是否要朕下令奪情?」
皇帝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瞬間安靜了,紛紛將目光投向王肅。
司馬懿對於王朗丶王肅父子受到的寵信早就有些不滿了。
而此時除了司馬懿外,辛毗也同樣皺眉盯著王肅的麵孔來看。
不是,你王肅不過三十餘歲丶何德何能主動讓皇帝問你是否要奪情啊?
大家都是侍中,憑什麽你與陛下私交這麽好??
就憑你是王朗兒子?
其實剛才曹睿的話語之中,用詞並不準確。用『奪情』二字不妥,該用『起複』二字。
所謂奪情,乃是和丁憂相對的一個政治詞語。
父母死後,官員需要去職返家守喪,稱為丁憂。若匿而不報丶隱瞞家中父母喪事,若經查出則會嚴懲。
而若朝廷根據需要丶不許官員丁憂,這種事情被稱為奪情。
如果已經開始服喪,但喪期未滿丶被朝廷叫出來做官上任,這樣被稱為『起複』。
對王肅,用『起複』合適。
可不管皇帝用詞準確與否,表達出來的對王肅的重視,足以讓眾人側目了。
王肅神色一凜,恭敬一拜:「啟稟陛下,臣自年幼之時就得臣父親傳,素習儒學丶日日不輟。如今正值臣父喪期,請陛下準臣守滿三年之喪。」
曹睿瞥了王肅一眼。
他沒和王肅客氣,自然也認為王肅沒有和他客氣。
若王肅想做個世俗禮法上的孝子,那就隨他去好了。
曹睿輕輕點頭:「三年嗎?那便是二十七個月?」
「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王肅答道:「臣已經考證過了,鄭玄所言二十七個月乃是妄語,二十五個月才是正理。」
曹睿並無什麽意見,二十五個月也好丶二十七個月也罷,皇帝從不需要糾結細節。
但一旁的辛毗皺眉問道:「子雍,夙來都是二十七個月。不知子雍之論丶是哪裡比鄭公之說少了兩個月?」
王肅乾淨利落的答道:「鄭玄所語二十七個月,乃是依照間傳所言,期而小祥丶期而大祥丶中月而禫。」
「既葬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鄭玄將『中月而禫』的『中』字解作『間』,而在下將『中月』指作『月中』。」
「如此而言,就差了兩個月。正合《三年問》中『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之禮。」
辛毗剛要接著發問,就被曹睿笑著打斷了。
「左右不過是個禮製上的事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931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