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駐蹕之處即為行在,即使是夜間,也有一個相當龐大的官僚集團可以運作,滿足各項政令的通行無誤。
太守府正堂中的燭光亮如白晝。
在皇帝做下分派丶與中書令劉放和兩位閣臣商討詔書細節的時候,辛毗獨自一人默默的坐於桌案之後,仿佛一名旁觀的看客一般。
的確,他將關中丶洛陽兩事告知皇帝後,就已經完成了一名臣子應儘的本份。
在劉放手捧蓋過了皇帝璽印的詔書離去後,辛毗起身拱手言道:「稟陛下,後方糧草漕運事務繁多,臣請明日淩晨輕騎返回泉州。」
曹睿輕歎一聲,起身緩步走到了辛毗席前離三尺的距離,看著辛毗的雙眼說道:「辛侍中此行辛苦,朕心中甚為感念。後方再多事務,也不差這半日一日的。」
「明日上午,朕在此處為鐘太傅遙設祭祀。祭禮之後,辛卿與鍾毓一同南下吧。」
辛毗長施一禮應下,並未多言。
黃初與太和年間以來,大魏的政治活動都高度圍繞皇帝本人。
作為一切政治的根本核心,洛陽朝中公卿貴族之間的私下言語,關於皇帝的討論是躲不開的話題。
加之皇帝曾公開宣布不因臣子言語獲罪,校事也再沒有建安年間的窺探百官的惡劣記錄,這種討論更成為了常態。
誰私下宴飲之時,不朝著北宮的方向拱手稱一聲聖君?談幾句國勢昌隆?
在洛中普遍的評價中,皇帝與臣子之間相處的模式,可以分為明顯不同的幾個種類。
如曹真丶陳群等人,資曆丶能力皆為上等之選,高官厚祿丶委以一方鎮守重任。
如劉曄丶陳矯丶黃權等人,侍於皇帝身側得到信任,而後外放為州郡之任,負責一州政事治理。
在這兩類之外,還有一類長居於陛下身側丶更得聖心丶股肱心腹一般的人物,說的就是司馬懿丶董昭丶辛毗這類了。
沒錯,此時的洛中風評,是將辛毗與司馬懿類比到一起的。
對於這類臣子來說,長居陛下身側就已經是得到聖意的證明。辛毗兩番統管大軍後勤,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辛毗三日疾馳四百裡,為的就是皇帝口中的『感念』二字。此時已親耳聽到皇帝認可,又怎會追求其他呢?
……
對於曹睿來說,兩起突發事件隻是治國理政過程中的些許波瀾。
而對於故太傅鍾繇的兒子鍾毓鍾稚叔,年邁父親的薨逝更是一種人生的重大打擊。
昨晚被皇帝親自召見時,鍾毓就已經哭過了一場。一夜沉默未眠,第二日又頂著黑眼圈身著孝服,束手低頭立在鍾繇靈位側邊,等待著祭禮的完成。
在看到皇帝身著素服丶領著行在眾臣一同躬身行禮後,鍾毓的淚水更是止不住的傾瀉而出。
安靜的靈堂中,鍾毓的哭聲從一三國:我不是曹睿(李一振)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306/495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