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之亂後不久,朱瞻基的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出生了。這時的朱瞻基已經年近30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再加上世寵妃孫貴妃所生,因此朱瞻基為了讓兒子名正言順地成為嫡長子。
他強令皇後胡善祥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去皇後之位,轉而立孫貴妃為皇後,立朱祁鎮為皇太子。若是朱瞻基能知道這個兒子長大後的所作所為,隻怕他會後悔自己這一時的衝動。
經過洪武、永樂兩朝的開疆拓土,到了仁宣時期,周邊局勢已經趨於穩定,一直叛亂不止的安南也被明朝放棄。在內政方麵,內閣製度逐漸完善,太監參與政治的程度也愈加深入,明朝的政治體製開始定型。
33歲時,朱瞻基以外番多不來朝貢為由,命令鄭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間,鄭和因勞累過度,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第7次下西洋的人數據記載多達人。
這是明朝的最後一次下西洋。與此同時,為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朱瞻基下令停止采木,頒發寬恤之令,省災商寬馬政,免除各類徭役招撫。
農民免除賦稅和搖役一年,停罷朝廷的采買,又借獄法司減少刑獄,百姓們也得到了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朱瞻基也樂得清閒,在宮裡養起了蛐蛐。後世將其稱為促織皇帝。
1435年正月三十,37歲的朱瞻基病重不能視朝,命群臣在文華殿拜謁皇太子朱祁鎮。朱瞻基去世後,遺詔國家政務都由皇太後張氏處置。
當時外庭傳言張太後欲立襄王為新帝,大學士楊士奇、楊榮率百官入宮請見太子朱祁鎮。張太後立即在乾清宮宣布太子朱祁鎮為新皇帝。
教太子讀書的太監王振走上了政治舞台,這也為明朝日後的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
【大名戰神朱祁鎮的功過是非,一口氣看懂朱祁鎮,朱祁鈺的一生。明朝曆史朱祁鎮】
好聖孫朱瞻基為何生了一個大明戰神朱祁鎮在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後,明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一向不被重視的庶子朱祁鈺重用於謙力挽投籃,然而兄弟兩人的恩怨卻遠不止於此,手足相殘,迫害賢良,這些在封建王朝的常見戲碼又一次在明宮上演。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周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兩人的恩怨一生。
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出生時,朱瞻基非常高興,將他起名為朱祁鎮,並立為皇太子。為了讓朱祁鎮成為名正言順的嫡長子,朱瞻基強令發妻胡善祥辭去皇後之位,讓位給了皇太子的生母孫貴妃。
不久之後,一位吳姓宮女為朱瞻基生下了第二個兒子朱祁鈺。相比朱祁鎮自小就被作為繼承人培養,朱祁鈺的童年就顯得默默無聞了。畢竟一個是注定要繼承皇位的太子,一個隻是普通的皇子。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兄弟倆最終都成為了皇帝,由此引發了一係列的激烈政治鬥爭。這一切的根源要從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說起。
公元1435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明朝匆匆忙忙地開始了國喪。年僅8歲的小太子朱祁鎮登基稱帝,改元正統。在朱祁鎮之前的明朝皇帝,除了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以外,都是經過一番磨練才登上皇位的。
朱元璋草根創業,朱棣競爭上崗,朱高熾經曆了靖難之役和激烈的奪位之爭才當上皇帝。而朱瞻基也跟著朱棣一起出征過漠北。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朱祁鎮既沒有苦心誌,也沒有勞筋骨,8歲就當了皇帝,這對於明朝來說將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在朱祁鎮登基前期,由於年紀太小,日常政務都由內閣代為處理,而朱祁鎮整日在皇宮裡讀書玩樂,對宦官王振非常寵幸。
這雖然引起了太皇太後的警惕,她多次提醒孫兒不要信任這個太監。然而,隨著太皇太後和內閣元老們相繼離世,王振的權勢越來越大,無論是勳貴外戚還是文武百官,都要對王振阿諛奉承才能保住仕途。長大後的朱祁鎮對王振更是深信不疑。
23歲這一年,瓦剌太師也先南下進攻明朝。在王振的鼓動下,朱祁鎮想學習太爺爺朱棣那樣武征漠北,於是下旨出兵50萬,禦駕親征。誰也沒有想到這場親征將會是明朝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災難。明軍走至大同,王振聽說前線戰敗便要掉頭回去。
由於長途跋涉,後勤供應不足,士兵們已是疲憊不堪。若是此時有人偷襲,那麼明軍很可能就會崩潰。很不幸的是,瓦剌大軍一直在尾隨明軍,而朱祁鎮和王振還渾然不知。在行至宣府時,也先發動襲擊,朱祁鎮派成國公朱勇率軍阻擊,結果是全軍覆沒。
緊接著,明軍就在土木堡被瓦剌徹底擊潰,隨行的文官武將都戰死沙場。有一位將軍在戰死之前奮力殺掉了禍首王振,然而為時已晚,皇帝朱祁鎮被俘虜,最精銳的三大營也全軍覆沒。
消息傳回bj,朝廷震動。在如此緊要關頭,孫太後還想著保住兒子的皇位,下旨立朱祁鎮3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於謙等大臣極力要求應該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基,以應對國難。孫太後最終同意讓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而皇太子仍為朱見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