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邦也!
諸侯所守土為域,所建城為邦。
從這裡就能知曉,所謂的域,就是一個個諸侯國。
天道讓敖丙效仿禹皇,將洪荒劃分為三千道州,再將三千道州劃分為洪荒萬域。
本質上,就是將洪荒視為一個放大版的九州,然後讓敖丙在裡麵玩人族分封諸侯的那一套,以方便管理洪荒。
這點不難,隻需勘探洪荒地形,再梳理好地脈,之後,按地形與地脈分布,劃分地盤即可。
但這麼做,弊端太大了。
天道讓敖丙劃分洪荒,不是沒有好處的。此事若成,他就算成不了人皇,那也是地皇,為天地至尊,地位僅次於天帝,與三皇四禦共尊。
然而,易成之事,必有代價。
敖丙自後世而來,很清楚分封製的弊端,遠不如中央集權製。
他在洪荒大搞分封製,就算成功登上地皇之位,事後又有多大的權力,能讓各地諸侯聽從他的命令嗎?
彆的不說,闡教肯定不服他,西方教也不會服他,其餘大神通者就更不用說了,肯定也不會服他。
而隻要這些人帶頭不服,那他們的徒子徒孫,自然也不會服敖丙。如此一來,不服敖丙的諸侯就多了。
分封製度下,天下共主的權力,源自於諸侯的支持。
若無諸侯支持,那這天下共主也就看著威風,實則就比傀儡強一點,根本沒什麼權力,令不出皇宮。
敖丙深知分封製的弊端,也不想當傀儡,他若是成為地皇,勢必要獨掌大權,有乾綱獨斷之能。
所以,既然天道許他劃分洪荒,那他肯定不能搞什麼分封製,要搞,就搞權力更為集中的中央集權製,集天下榮辱於一身,號令萬物。
但相比較於分封製,想要在這個時代搞中央集權製,無疑是件極為困難的事。
若行分封製,敖丙隻需老老實實辦事,默默按照地形與地脈的分布,將洪荒大地劃分為三千道州、數萬大域。
然後,再讓各域勢力自行抉出域主人選,各域主自行抉出州主人選。
如此,洪荒就算是劃分完畢了,敖丙也完成了天道交予他的任務,在無量功德的加持下,榮升地皇之位。
但這種地皇,隻有地皇之名,卻無地皇之權。而行中央集權製,不僅能讓他有名,還能有權。
可行中央集權製,難度就大了,不是簡單的劃分地盤就行了,會與各方勢力對上,既要壓服他們,又要掌握拿捏他們的手段,以防他們反叛。
集權的前提,是獲得地方勢力的支持,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需他們交出手中的權力。
但這種事,怎麼可能主動,想要集權,少不了與地方勢力做鬥爭,必然要爆發衝突。
行集權製比行分封製更難,難就難在這裡,要與地方勢力對上,一個搞不好,就會被地方勢力推翻,導致計劃推行不下去,不得不換人。
同時,就算能壓服地方勢力,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須得有拿捏他們的手段才行。不然,他們的臣服隻是暫時的,稍有動亂,立即就會反叛。
為此,敖丙思考了很久,方才想出一套確切可行的辦法。這辦法,就是他在有蘇國所行之法。
先打服地方勢力,然後再想辦法掌控地方龍脈,如此,自可拿捏地方勢力,讓他們輕易不敢反叛。
龍脈乃一地根基,更是修士賴以存活的根本,龍脈被外人掌控,這還怎麼反叛?
一念之下,龍脈收縮,不再朝外釋放靈氣,那真是想不降都難。
集權,集的是龍脈之權。隻要天下龍脈,全都成了敖丙的化身,為他所用,那他這個地皇,就是名副其實的地皇,不怕地方勢力與他作對。
但龍脈靈脈何其之多,堪稱無窮無儘,想要將它們完全掌控,無疑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也十分的消耗精力。
所以,敖丙就想了個辦法,以龍脈為根基,將地方上的所有靈脈全都吞噬,聚多為一。
就如他在有蘇國所做的事一般,放棄其餘靈脈,隻保留一條最強的龍脈,為自己的化身。
一域一龍脈,皆為自己的化身。這樣一來,不僅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成本,還確保了外人休想從他手中,再把龍脈的掌控權奪回去。
除此之外,這樣做還有好幾樁好處。
吞噬靈脈後,龍脈無疑變得更強了,隻需再用些手段,就算不能使其提升至準聖的層次,也能將其提升至半步準聖的層次。
而龍脈的等級到了半步準聖後,就能從混沌中汲取元氣,一邊彌補洪荒的消耗,一邊增強洪荒的本源。
此之謂開源!
同時,龍脈被敖丙從地下轉移到了虛空深處,等同於變相促進了虛空世界,也就是仙界的發展。
龍脈都被遷往虛空深處了,那它釋放出的先天靈氣,以及從混沌汲取的元氣,其中最精華的部分,肯定會留在虛空世界當中,而非人間。
如此一來,仙人為了更好的發展,便不得不離開人間,前往虛空世界發展。而去的仙人多了,久而久之,虛空世界自然也就成了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