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他人雖然在通天澤,但他的手下,卻是將那從各地運來的奴隸,通通轉運到蘇城,讓留守在那裡的人龍衛為他們造戶。
此事雖然麻煩,但辦此事的人,卻沒有一個人覺得厭煩。倒不是他們心善,而是辦這種事,不僅能增長氣運,還能得到功德。
為奴隸造戶,賦予他們身份,使得他們不再是物品,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此舉利於人道,自然有氣運加身。
同時,給奴隸入戶,必須要給他們起名字,還要讓他們記住自己的名字。
這件事雖然很簡單,但卻極為重要,是教化的第一步,故而,此舉有教化之功,可得功德。
編戶齊民,不僅能得氣運,還能得功德,這樣的好事,他們不乾,有的是人搶著乾,怎麼可能不樂意。
但凡有半分的不樂意,被上司看到後,直接換掉自己,那真是哭都沒地方哭。
所以,編戶齊民的時候,這些將士的態度非常之好,以至於讓那些奴隸都為之誠惶誠恐,嚇個半死。
……
“啟稟龍伯,按您的吩咐,屬下等人耗時一年,已將龍城千億百姓全數編籍成冊。現今,他們的戶籍皆在此冊之中,還請龍伯一觀。”
敖丙趕到蘇城,不,應該說是龍城不久,早先被他派來編戶齊民的玄龜族族人,便捧著一本玉冊,朝他稟告道。
蘇城現在已經是敖丙的封地了,再叫蘇城就不合適了。所以,敖丙就給蘇城改了個名字,一開始是九首龍城,取自九首龍脈。
可旋即,他又覺得不好聽,遂直接省掉“九”字,取名為龍城。
未來有蘇化域,也不是有蘇域,而是九首龍域,或者乾脆就是龍域。
“籍冊嗎?”
敖丙伸手,接過記載有龍城百姓信息的籍冊,放在眼前,隨手翻閱起來。
編戶齊民前,這些人是奴隸,可編戶齊民後,他們就成了人龍國的國民,自然不能繼續以奴隸稱之。
按製,應該稱呼他們為人龍人,或者是龍人,敖丙覺得不好聽,便統稱他們為百姓。
百姓在這個時代,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唯有貴族,即三皇五帝與人族先賢的後裔,方才有姓。餘者,彆說是姓了,連名都沒有。
敖丙稱子民為百姓,就差直說,他的子民皆是貴族後裔了。此舉,無疑能提高敖丙在子民心中的威望,但同時,也會引起其餘諸侯的不滿。
換成彆人,可能會心存顧忌,但敖丙無所謂。他現在不怕諸侯找他的麻煩,就怕諸侯不找他的麻煩。
先前為讓諸侯同意架設虛空通道一事,敖丙與他們約定,絕不主動掀起戰爭。這就使得,他無故不能討伐彆的諸侯,需要其餘諸侯先招惹他才行。
這讓迫切想要擴大地盤的敖丙十分為難,不討伐彆的諸侯國,怎麼擴大地盤呢?總不能花錢買吧?
為了讓彆的諸侯主動招惹他,給予他討伐的理由,敖丙此刻,就需要做一些刺激其餘諸侯的舉動。
稱子民為百姓隻是開始,接下來他隻會越來越過分,比帝辛更過分,直至其餘諸侯受不了,主動討伐他為止。
“龍城附近,現有百姓一千二百餘億人,共計一百二十億餘戶,二十四億鄰,四億八千萬裡,一億兩千萬族,兩千四百萬黨,四百八十萬州,九十六萬鄉。”
敖丙翻閱籍冊的時候,玄龜族族人在一旁彙總道。
編戶齊民,戶隻是最基本的單位,戶之上,還有鄰、裡、族、黨、州、鄉等單位。
按敖丙的製定的標準,十人為戶,五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
一鄉,大約一萬二千五百戶,十二萬五千人。一千二百億人很多,但九十六萬鄉看起來就少了很多。
籍冊兩個巴掌大,二指來寬,卻能記載一千二百億人的信息,顯而易見,這是一件法寶。
本來它隻是一件普通的法寶,用來記載信息,方便查閱。可因為它的作用,使得它與千億百姓扯上因果。
至此,此寶開始發生蛻變,先是得人族氣運垂青,繼而得人道關注,使它一躍成為人道之寶。
目前來看,雖無什麼攻擊力,可卻能分出一枚枚玉符,為籍冊上百姓的身份證明,類似於後世的身份證,卻要更加的先進。
這玉符一人一枚,不僅能代表身份,還能顯示其主人是生是死,及其所在的位置。
尬住了,本以為六點能寫完,結果卡文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