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宋思銘準備安排午餐,讓戴浩淼五十年後,再嘗嘗王寨鄉,屯頭村的飯菜是什麼滋味。
不過,被戴浩淼拒絕了。
因為,戴浩淼中午還有其他的安排。
戴浩淼這次來江北省,可不是來閒逛的,而是帶著任務。
科學研究最終還是要歸於實踐。
前段時間,江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與國家科學院的領導以及戴浩淼,在京城進行了洽談。
江北省委省政府,希望戴浩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夠在江北省落地,完成商業化,並為此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
最終,國家科學院被江北省的真誠打動,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戴浩淼這次來江北省,主要為了給大模型落地選址。
昨天,戴浩淼和江北省委省政府的幾個主要領導見了麵,他們給戴浩淼推薦了兩個候選城市。
一個是省城江台,另一個是全省gdp排名第二的昌順。
當然,隻是推薦。
戴浩淼可以在這兩個候選城市裡選,也可以在其他城市選,隻要在江北省範圍之內,江北省委省政府都會全力支持。
戴浩淼原計劃是先在省城江台考察一天,再到昌順考察一天,但還沒來得及安排,沐可欣便找上門。
戴浩淼與沐可欣不認識,但是與沐可欣的父親沐飛揚是老熟人。
戴浩淼還沒當選院士之前,雙方就認識了。
那時候,人工智能還不是熱門方向,國家科學院每年撥付給人工智能所的科研經費,極其有限,分到戴浩淼的團隊,就有限了。
為了維持團隊運轉,戴浩淼隻能接橫向項目賺錢,再將橫向項目賺到的錢,投入到縱向項目裡。
而當時,他接到的橫向項目,有百分之八十,來自恒達集團,來自沐飛揚。
作為一個商業地產集團,恒達集團其實也沒有那麼多智能化項目,讓戴浩淼做。
但沐飛揚個人覺得戴浩淼的研究方向很有意義,硬是搞出了幾個可有可無的項目,給戴浩淼,而且開出的價格,也比市麵高得多。
戴浩淼又不傻,自然知道,沐飛揚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資助他在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
所以,在確定人工智能大模型要落地商業化後,戴浩淼第一時間聯係了沐飛揚,希望沐飛揚能參與其中。
然後,沐飛揚就派出了女兒沐可欣。
恒達集團提供資金,國科院人工智能所提供技術,接下來,就是選一個合適的地方,把資金和技術融合到一起。
沐可欣除了是沐可欣的女兒,還是恒達集團江北分公司的負責人,戴浩淼認為沐可欣對江北省各城市的了解,肯定要強於他,便詢問沐可欣,項目落地在江台市好,還是落地在昌順市好。
但沐可欣的回答卻是可以先去青山市看看。
青山市雖然城市發展不如江台和昌順,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寶信集團的大數據中心,已經確定要建在青山市。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需要數據支持的,靠近寶信集團的大數據中心,成本方麵會有一個明顯的降低。
除此之外,沐可欣還有一點沒說。
那就是恒達集團已經在青山市投資了恒達集團和青山古城兩個項目,如果再加上一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那恒達集團的投資重心,就徹底落到青山市了。
如此一來,就可以把恒達集團江北分公司,搬到青山,方便管理。
戴浩淼沒想到,沐可欣會提及青山市。
青山市算是戴浩淼的第二故鄉,戴浩淼其實是想給青山市一個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