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解蘇州之圍?”
恭親王奕訢頓時浮出喜色,笑眯眯望著左宗棠。
羅雪岩眼中也閃過一絲期待。太湖東岸,蘇州外圍的重要據點現在已經被拿得差不多了,隻剩下無錫縣城和吳江縣城還沒拿下,不過有李壽成和朱八率兵去圍攻,又有上海運來的12磅大炮,破城不過是一二十日的事情。
而在拿下無錫、吳江之後,蘇州可就是清軍在太湖東岸最後的大據點了。
一旦蘇州被羅耀國拿下,蘇鬆太二府一州之地,可就都到手了!
這可是當今天下最富庶的地區啊!如果能幾乎無損的拿到手裡,下一步就能以這塊地盤為基礎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了。
“當然能解!至少有七成把握。”
左宗棠輕撫胡須,嗬嗬一笑,繼續道:“如今江南的官軍其實並不算少,隻是被羅耀國分割在了蘇州、上海、常州三地,難以呼應,又被江寧和鎮江方向的長毛主力威懾,不敢動彈。可一旦楊秀清率江寧的長毛大兵北上,那咱們的機會可就來了!
下官的方略是,一旦確定楊秀清渡江,則由下官率領所部二十營湘勇,加上雪岩兄帶到揚州的四營新軍,從瓜洲南渡,先和常州之兵彙合,南下迫近無錫,引羅耀國之兵北上。
而怡撫台則趁機來個金蟬脫殼,隻留一二千兵馬在蘇州虛張聲勢,主力渡太湖赴宜興。
待怡撫台抵達宜興,下官便率領本部及常州之兵的主力與怡撫台彙合,如此當可湊出兩萬之兵,然後一起開往江寧城下!”
“你要用兩萬兵馬強攻江寧?”
恭親王微微挑眉,卻見左宗棠臉上依舊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便有些疑惑地問了一句,果見左宗棠微微一笑,淡淡地道:
“非也.下官的兩萬兵馬到了江寧城外後,便會尋一處靠近長江的險要安營紮寨,設一大營,偽做曠日持久之狀,使賊誤以為下官要以此為根本,徐圖金陵並切斷金陵——蘇鬆之通道。”
恭親王稍稍沉默,似乎在思考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左宗棠卻露出笑容,繼續道:
“江寧乃是長毛之老巢,家眷財寶皆在其中,楊秀清如果得知老巢不穩,一定會回軍支援。如此揚州必可保全,王爺再趁機發兵掩殺追擊,定能大獲全勝。而下官在得知楊逆回軍之後,就立即回軍蘇常。說不定可以複奪無錫,打通蘇常之間的通道,如此蘇州亦可保全。王爺若是取得揚州、蘇州之大捷,國中的人心士氣,必可大為振奮!”
這話一說完,恭親王奕訢終於麵露喜色了,他已經盤算好了,雖然依著左宗棠的方略,蘇州未必一定能保全,但揚州一定可以守住。隻要楊秀清的十萬大軍從揚州城下退兵,他就能向京中報捷奏凱。
一個能打敗長毛的近支親王該有多大的威望啊!皇上的身體不好,要是有什麼萬一,他再不濟也能在眾望所歸之下當一個皇叔父攝政王.
“雪岩、滌生、靜庵,你三人以為左季高之策如何?”
雖然奕訢已經把標準答案寫在臉上了,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向羅雪岩、曾國藩、琦善三人征求意見。
羅雪岩當然是讚成左宗棠之策的,但是現在卻是默默低頭,仿佛沒有聽見奕訢的問題。曾國藩倒是頗為感慨地說:“季高不愧是當今諸葛亮!”
而琦善則是沉沉吐出口氣來:“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即便保不住蘇州,揚州當是無礙。若是蘇州實在守不了,等楊逆回軍之後,還可以彙合季高、悅亭兩支兵再加上揚州派出去的兵一起把丹徒收回來。”
他的話音一落,就聽見羅雪岩撫掌笑道:“妙計!真妙計!方才季高的計策風險頗大,主要就險在收複無錫,打通蘇州這一段。季高和怡巡撫的大軍來來回回幾百裡,少不得還要打幾場硬的,等打無錫時早就是疲憊之兵了,而羅耀國則是以逸待勞。若是季高和怡巡撫在無錫敗了,蘇南的局麵就全崩了,上海亦難獨存。不如自江寧退還後就近取了鎮江首縣丹徒,與江北的揚州相呼應,扼住長江的咽喉。即便送出了蘇州,也可繼續切斷蘇鬆長毛和江寧老巢間的大路,使之聯絡困難。有鎮江大軍牽製,上海的壓力也會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