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都有點自找死路的味道。
原版15拍攝,再過一年,一隻耳就要上來。
在米國敘事之中,一隻耳導致了所有問題,是罪魁禍首。
是米國問題的根源。
但其實,一隻耳隻是結果。
15年的時候,米國已經是有了大問題。
四年前,11年占領華爾街。
展示了米國老百姓,希望懲罰無序的金融投機利益集團。
包括米歇爾老公能夠上來,口號是“我們可以相信變革。”
可笑就在於這一點。
作為一個老黑走到那個位置,心態必然比大部分白人要更白。
然而就是有普通人信他。
結果,不僅沒有改變,甚至沒有刹車。
高盛的前任老大,做了財政部頭頭。
自己管自己。
11年占領華爾街隻是民眾失望透頂的結果。
到了15年這種情緒必然更為嚴重。
如紅脖子經過媒體的引導,開始仇視全球化。
明明依然從全世界掠奪無數資源,是內部不行,沒有一個好機製導致的問題,反而開始指責外麵。
轉移矛盾是必然的,不樹立外敵,那就要“天街踏遍公卿骨”。
肯定不行。
好萊塢白左主創,沒有紅脖子那麼魔怔,但也多了很多反思,開始思考。
本質上是米國根源性問題。
就算不考慮本質,現狀也是讓人絕望。
互聯網信息技術,電腦、智能手機,確實帶來了新東西。
但這些隻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是生產力的飛躍。
無法帶來大量廉價的商品,這些要靠東大。
為了回收濫發的美元,必然推高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股價。
在這些高光企業的背後,去除它們,米國整體在衰退。
不想美元成為廢紙,就必須不斷拋出新的概念,支撐股價。
後世的超導、、元宇宙,甚至數字貨幣,皆是如此。
想要真正的解決問題,需要生產力飛躍,要將技術落地。
然而。
15年,米國已經沒有工業了。
技術落地,要麼是東大,要麼是得國。
無論是哪一個,都不是米國能接受的。
對它而言都沒有好下場。
進退兩難。
為了美元能夠維持,要不斷拋出新概念。
又因為工業沒有,新概念不能落地。
不能退。
退了,股價沒有支撐,美元完蛋。
也不能進,進了也完蛋。
不考慮根源性問題,僅僅是經濟層麵,就已經足夠絕望。
問題出現了,卻無法解決,隻能眼睜睜看著走入絕地。
所以在《鯊灘》,女主的人設,存在自毀傾向。
1975年的《大白鯊》,作為驚悚動作片,主角人設也不是自毀。
那個時候,越戰剛剛結束,嬉皮士運動還有影響。
個人有自毀,但是米國整體意識,還是覺得越戰隻是一個小坑。
年輕人的胡搞,不過是叛逆。
四十年後2015年的時候,《鯊灘》這部戲災難片。
米國的意識,無論是紅脖子還是白左,都感覺到了絕望。
不是沈三通想的太多,而是電影作為大眾藝術,必須考慮社會情緒。
《大白鯊》能夠成為北美第一部破億的電影,和幾個月前越戰徹底結束,有巨大的關係。
《大白鯊》的成功,是當時社會壓製的一種釋放。
《鯊灘》主創本身就是社會中的人。
更何況《鯊灘》這部戲成功了,說明米國人是有共鳴的。
不隻是《鯊灘》,16年拍的《忌日快樂》女主人設也帶著點“自毀”。
仔細體會,米國社會確實處於躁動和絕望中。
感謝書友北冥妖的5000點幣打賞,感謝書友2024尾號8730、海邊小葉榕的500點幣打賞,感謝讀者1671尾號2704,書友2022尾號6564,書友2017尾號2063,書友2024尾號6217,書友2019尾號8621,書友1397710,皇禦天下等書友的打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