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自家大人來說,卻是裁撤廠衛的既得利益者。
沒有了錦衣衛的監督,原來很多不敢做的事情,現在都具備了可操作性。彆的不敢保證,以他對自家大人能力的了解,每年多撈幾萬兩白銀不成問題。
“沒事!
隻是想到了一些事情,略微有些緊張罷了。
可能是第一次帶兵出征,心裡沒底吧!
對了,朝廷下旨各地錦衣衛趕赴前線。
正好我軍缺少能打的斥候,就把沿途的錦衣衛一並給帶上。”
李牧找了一個蹩足的借口說道。
略微有些不合規矩,但這不是大問題。
從皇帝下旨裁撤的那一刻開始,錦衣衛就不再是天子親軍。
具體怎麼改編,朝廷尚未給出明確答複,反正待遇不可能比募兵高。
以文官對錦衣衛的惡劣印象,搞不好他們的待遇,還趕不上衛所兵。
估摸著要不了多久,這支特務部隊,就要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湊巧他想要建立自己的情報機構,索性就趁機撈一把試試。
如果能夠篩選出可用之人,那就順勢給挖過來。
找不到也沒關係,多帶著一些人上戰場,無非是多消耗一些錢糧。
對普通將領來說,這是天大的麻煩。
擱在李牧身上,根本不是啥大問題。
怎麼從文官手中索要錢糧,他有豐富的經驗。
朝中有人撐腰,隻要自己能夠占住理,官司打到禦前都不怕。
“大人,錦衣衛臭名昭著,若是……”
不等蘭林傑說完,李牧就打斷道。
“此事簡單,文官們問起來,就告訴他們打仗需要炮灰。
到了戰場上,多報一些錦衣衛的戰損,大家就會非常滿意。
大不了讓戰死的錦衣衛,換個名字重新入伍,編入揚州營中。
倘若沒有名額,就占用地方衛所部隊的編製好了。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等打完這場仗,本官也能再往上升一級。
能不能繼續留在揚州不確定,手中的編製肯定會增加的。”
按照之前的想法,留在揚州這花花世界,過幸福的太平日子肯定最好。
可意識到大虞局勢不妙後,他再也沒有了貪圖安逸的想法。
二十歲的年紀,正是闖蕩的時候,豈能貪圖享樂躺平。
趁著現在朝中有人,趕緊往上爬,儘可能掌握更多的兵才是正道。
倘若未來帝國局勢惡化,手中有兵才能夠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大人,揚州可是好地方。
揚州營的這份待遇,放眼整個大虞朝,都是最頂尖的。
哪怕是九邊之地,那些士卒也就名義上軍餉更高,實際上的生活水平遠不及我們。
一旦去了苦寒之地,再想保持這樣的生活可就難了。
倘若真要升遷,學生建議您謀劃南直隸都指揮使的職務,或者是直接擔任留在揚州升任副將、總兵。
以您在朝中的人脈,要做到這些不難。”
蘭林傑笑嗬嗬的說道。
選擇出來當師爺,他這一步棋,無疑是走對了。
誰也無法想到,一年前的小千戶,現在已經成了帝國的實權將領。
都指揮使官署名:都指揮使司,位列行省三司衙門之一,是地方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當年輝煌的時候,能夠和巡撫、布政使分庭抗禮。
隨著文官的崛起,都指揮使官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受地方巡撫節製。
不過有吉凶喪事,使用序頭銜時,都指揮使依舊排在布政使之前。
這個位置,曾經是李牧入仕時的最高追求。
深度挖掘職務含權量,理論上能夠號令一省十幾萬兵馬。
隻要能夠壓服下麵的將領,哪怕受到文官的壓製,一樣是地方上的實權派。
不過真要謀劃這個位置,那麼南直隸就不是首選。
地方確實富裕,也可以繼續占據從府衙借來的土地,可上麵的“婆婆”太多了。
除了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還有南京六部在上麵壓著。
稍微折騰點兒動靜,都會引來這些人的關注。
在和平年代,想要做點兒什麼,根本就不可能。
反倒是邊疆行省,更有發揮的空間。
尤其是九邊之地,如果九邊將門能夠解決軍餉問題,瞬間就能夠化作一方藩鎮。
“哈哈……
這些事情,暫時還不著急。
先平定廣西之亂再說,現在談這些還言之過早。
何況南直隸都指揮使,還有人在位置上呢,強行取而代之非君子所為!”
李牧大笑著說道。
自家的師爺,終於能夠在重大事項上,給他出謀劃策了。
雖然因為信息不對等,想法和他相違背。
可是拋開前世的記憶,以當下的眼光看,留在南直隸任職絕對是最佳選擇。
把都指揮使的位置排在最優選,無疑是結合了他的實際情況,設身處地的進行謀劃。
同樣是都指揮使,不同的人在位置上,能夠動用的權力也不一樣。
現任南直隸都指揮使,就被南京兵部給架空了,下麵的將領根本不鳥他。
換李牧這種強勢的將領上去,不說拿回全部的權力,最少能夠在全省軍務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