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牧遞交的名單,舞陽侯也發起了愁。除了那些家中有安排的將領,廣西軍中一眾高層將領都想出來闖闖。
倒不是李牧那個老大當的不好,主要是留在廣西,大家的位置已經走到了上限。
其他地方,可以搞一堆參將、副將之類的非常設崗位,但是廣西省不行。
在廣西劃一個府作為駐地,讓地方衙門協餉,純粹就是天方夜譚。
地方官員把百姓榨乾,也湊不出大軍所需的錢糧。
集中全省的力量,能養活一營戰兵都算不錯了。
留下來就隻能窩在衛所中,現在是戰爭時期,有朝廷的資源傾斜,暫時還看不出差距。
一旦戰爭結束,衛所將領和募兵將領的差距,就會迅速被拉開。
想要往上走,就必須從衛所中跳出來。不然就隻能苦哈哈的種田,升官發財是不存在的。
內部資源不夠分,那就隻能往外麵走。留在江南地區,總好過去九邊搏命。
“你們李指揮使的意思,是讓本侯把他們全部安置下來?”
舞陽侯關心的問道。
名單這些人,雖然半數都是他曾經的舊部。可相互之間的聯係並不多,中間還隔了一個李牧。
涉及到重大人事調整,必須要把事情搞清楚。不然一下子抽走了這麼多將領,把廣西軍給搞廢了,那可就不好收場了。
“總督大人,我家大人讓您看著安排。如果方便的話,最好能夠全部安置下來。
地方不一定都在浙江,廣東、福建、湖廣、江西這些地區,隻要有空缺都可以安排。
如果是南直隸那邊的話,需要暫時緩一緩。等局勢穩定之後,再進行任命也可以。”
蘭林傑忐忑的說道。
一次性涉及二十多名高層將領的調動,早就超出了他的認知範疇。
正常情況下,這種層次將領的任免,都是下麵進行舉薦,經兵部和都督府進行審核沒有問題,上報給皇帝決定。
本質上,三品以上實缺武將的調動,最終人事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調動一個都這麼麻煩,何況是一次性調動二十多人。
當然,這些人都是勳貴子弟,祖上都是大虞流過血的,身世背景調查全是加分項,隻要功績夠了,審核那一關不會卡人。
“那好吧,本侯儘量安排!”
舞陽侯平靜的說道。
一次性推這麼多人上去,已經不是簡單的人事調整,還涉及到了政治。
看似是為了大局考慮,實際上也是在拆分廣西軍,避免地方軍鎮做大。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向勳貴集團納投名狀。
不同於其他混吃等死的外戚,舞陽侯是有軍功的,尤其是殲滅白蓮聖國中央政府後,他就脫離了普通外戚的範疇。
宮中的太後姐姐,已經答應幫他遊說皇帝。等到戰爭結束後,他有很大概率獲得軍功爵,到時候就是正宗的勳貴。
不過成為勳貴,不等於就能被勳貴集團接納。在此之前,他還要一次行動表明政治立場。
能出現這次合作,純粹是各取所需。
勳貴集團的聲勢看似挽回了不少,可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舊有限,需要舞陽侯的加入。
對舞陽侯而言,外戚雖然尊貴,但持久性太短了。再怎麼顯赫,幾十年後都會衰落。
相比之下,勳貴集團的持續時間就要長的多。隻要自己不作死,爵位就能一直流傳下去。
哪怕中間衰落了,後輩子弟隻要有能力,就可以迅速重回朝堂。
看名單上的將領就是證明,裡麵很多人都是勳貴旁係。其中一些家族早就脫離了權力中心,可是子弟在提拔的時候,還是受到了照顧。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已經打定主意,儘快把人事任命運作下來。
在官場上,舉薦可是相當於再造之恩。
如果他不出手,朝中的其他勳貴大佬出了手,這份人情就和他沒了關係。
後麵再想和這麼多勳貴家族扯上關係,那就不是簡單的一封奏折,能夠搞定的。
……
廣西大營。
大量的將領即將離開,李牧也開始物色接替之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
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他培養出來的嫡係不少,可是能夠勝任高層將領位置的,卻是寥寥無幾。
自身能力受限是一方麵,更棘手的是一時半會兒他沒有能力,把眾多親信送到位置上去。
不同於提拔勳貴子弟,他隻需要舉薦人就行了,後麵自然有人幫忙運作。
換成草根將領,想要通過任命,那就需要他親自出手運作。
千戶以下的將領還好說,戰爭時期講究效率,朝廷審核的不嚴。
更高層次的將領,都要經過層層審批。軍功隻是入門的底線,將領的身世背景、人品、外界的風評,都是考核條件。
把沒有任何背景的千戶,一下子提拔到衛指揮使的位置上,還是一次性提拔數人之多,分明就是唯恐外界不知道,他在培養親信。
估摸著擔任左右都督的嶽父叔父,收到消息之後,能直接從京師殺過來拿鞭子抽他。
在規則體製內,培養親信自然是可以的,但必須按照遊戲規則來。
破格提拔任用,要麼立下了大功,要麼有大背景。
略微遲疑了片刻之後,李牧想到了主意。親信肯定是要提拔的,但是不能直接放主官位置上去。
從千戶到衛指揮使,中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換成指揮僉事的話,可操作性就大增了。
一樣屬於破格提拔,可朝廷對主官和屬官的考核標準,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衛所部隊不受重視,加上戰爭年代的特殊時期,朝廷大概率會賣他這個麵子。
至於主官人選,那就繼續用勳貴子弟頂上。雖然後麵這些人,能力不及離開的那些,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最起碼自己選的人,能力底線是有的,並且會按他的意誌執行命令。
等到功勞積累的差不多了,他們自己就會離開,不會留下來爭奪部隊的主導權。
不過這麼一來,他這裡就成了勳貴子弟的培養營,專門為大虞輸送勳貴將領。
短暫的遲疑之後,李牧果斷決定就這麼乾。不光要任用勳貴子弟,還要吸引更多勳貴子弟過來。
培養勳貴將領這種事,看似在替朝廷做嫁衣,實際上背後隱藏的利益太大了。
各家有子弟在這邊,他們就必須往這裡投入資源。偶爾有出格的舉動,他們也會幫忙善後。
這些隻是前期的好處,真正的收益還在後麵。
對有能力的勳貴子弟來說,參將、副將隻是仕途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遠沒有到達極限。
後麵熬資曆,都可以熬到總兵位置上去。
要不了十年,這個團體就能成為大虞軍界,最大的一座山頭。
有這個團體做掩護,他培養親信的事情,就沒那麼紮眼了。
內心深處,李牧已經有了全盤計劃。後續要把募兵和衛所兵,進行一次拆分。
“勳貴子弟軍校”放在募兵中,擺在台麵上給大家看,嫡係親信往不起眼的衛所中塞。
廣西養不起一鎮募兵,那就拉著廣東一起乾。他都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擔任兩廣提督總不過分吧!
往後募兵規模,控製在兩到三萬即可。既能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又不至於遭到皇帝的猜忌。
至於衛所軍隊,則慢慢換上自己人。
衛所主官前期由募兵中勳貴將領兼任,不過他們的主要工作必須放在募兵訓練上,隻掛職不履任。
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沒有人能夠拒絕。品級先上去了,對後續的提拔任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衛所具體事務,則交給副手們乾。
立下了足夠的戰功,離開的時候可以參將起步。中間能節省好幾年時間,妥妥的一個大人情。
倘若天下太平,他就是大虞朝的大忠臣,勳貴少壯派的領袖。
真要是到了王朝末年,或者是皇帝突然看勳貴們不爽,想要屠戮功臣,他也有自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