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皮膚挺白,長得也還有點小帥氣,但是肩不提手不扛,空人一個,李嬸子背一個抱一個,帶著倆大孫子,一邊往前走,一邊還回頭罵罵咧咧。
李見妹也在,灣島仔怕打草驚蛇,仍讓她回去了,背著大包小包。
但最壯觀的是倆孕婦,明明大著肚皮,卻一人挑了一根扁擔,前後的筐子裡都是袋裝麵粉,少說一人也挑了也有八十斤。
晚上六點口岸就要關門了,這會兒正是做生意的人過境的時候,說白了,她倆就是來道德綁架人的,畢竟誰見大肚婆挑扁擔都要讓道的嘛。
那一行人浩浩蕩蕩就要往邊檢去,陳柔跟灣島仔交待了兩句,騎著機車幾個拐,人已經在李剛身後了,她大喊:“剛子!”
李剛聽到有人喊自己,當然回頭:“誰?”
陳柔戴著頭盔的,大聲:“我,知道你姐李霞在哪裡。”
她說完,騎車就走,李剛也扭頭就追:“你知道我姐在哪兒?”
倆孕婦跑不動,也沒追。
但李嬸子聽說有人知道李霞在哪,把倆孫子一撇,也跑步追上去了。
這個世界上,對一個人惡意最大的永遠是親戚朋友。
要說找個車撞死李霞,總得等她回大陸,可要能在香江找到她,李嬸子一家不就從此可以纏上首富家了?
所以李嬸子跑的簡直像一道閃電。
機車跑的不算快,但李剛跑的很快,七拐八彎的,轉眼進了一個死胡同。
李剛邊追邊喊:“兄弟,想要錢咱們好說,快說呀,我姐在哪呢?”
其實陳柔隻想解決李剛,並沒有想解決李嬸子。
狹窄的死胡同裡,她突然一個懸提,機車原地調頭,她則在摁下第三次氮氣加速後一個跳躍上了牆,車也衝到了李剛的麵前。
而這輛機車已經被小泉兵丁加過兩次氮氣了,它的油路已到臨界點了。
所以它於氮氣加注油箱的瞬間爆開,解體,隻聽bOOn的一聲,整架機車炸了個粉碎,改裝過的各種零件和鐵片同時飛向李剛,直接炸了他個萬箭穿心。
緊隨而來的李嬸子剛進巷子,額頭嗖的插了一塊鋼片,也於瞬間倒在了地上。
李剛因為不親自販毒,要不這樣殺,很難搞得死他。
但陳柔意外的是李嬸子,她跟李霞有什麼關係呀,就要跑那麼快?
要知道,甲胺在香江隻屬於三級管製,但在大陸屬於一級管製品,所以等她和她媳婦,嚴琴芳三個辛辛苦苦過了邊檢,隻要灣島仔跟過去一報警,她必定被抓。
所以她是覺得坐牢還不夠刺激,非要來找死的?
當然,陳柔也隻會多看一眼,見有很多居民出來圍觀,她從房頂跑了一截子,繞開有人圍觀的區域,摘下頭盔來找個垃圾桶扔掉,再把機車服脫了拿到手裡,在路邊攔一輛的士,直接就回家去了。
至於那兩個大肚婆,明知販毒違法還要乾,就去監獄裡生孩子吧。
就這樣,李剛被徹底解決掉了。
沒有目擊者,也沒有證人證據,警方給出的意見是,他是個玩改裝車的,因為玩過了頭,被自己改造的機車給炸死了,就這麼簡單。
而在每天都要因打架鬥毆,火拚而死幾十號人的新界,他的死就好比一顆石子入水,隻炸出一個小小的水花來,就消退,消散,什麼都沒了。
轉眼就是第二天了。
在聶釗不停的翻白眼中,聶榮從一出門,就抓上了陳柔的手。
他當然不走邊檢,而是乘坐他的勞斯萊斯前往啟德機車,並乘坐飛機到深市下機,然後在機車,將由官方的人全程接待,將他迎往會場。
說來,在整件事情,有一個人簡直是尷尬到沒邊了,那就是宋援朝了。
&n帶著阿輝,阿寬和阿方幾個要全程伴機,而宋援朝則被老爺子強行安排,讓在大陸做接機工作。
什麼叫無間道,就是宋援朝了。
作為一名特警,他跑去香江當臥底,結果臥著臥著,臥回自家老巢去了。
武裝部,統戰部負責接機,而那兩個單位,基本都是跟宋援朝一樣退下來,但是轉業了的戰友。
但宋援朝又不好解釋,於是在戰友們眼裡,他這個出口轉內銷的聶家保鏢,就又變成一隻洋氣又騷氣的老羊了。
臨近登機,聶榮又說:“阿柔,給宋仔打個電話,問問接機的人到了嗎,還有,現場記者有多少,咱們熟悉的記者有多少,會在什麼地方。”
梁利生回頭,笑著說:“您就放心吧,小安就在機場,等您下了飛機,該在什麼地方停留,招手,微笑,說什麼,他都會在一旁提示您的。”
但聶榮心裡還是覺得不安,又對陳柔說:“還是打一個電話吧,香江這邊要直播呢,我精神狀態又不太好,你讓他盯好記者們,我點過名的那幾個,讓儘量往前放,那是我的老熟人,照片會拍的好看,還有大陸那邊的記者,他該送的禮也要送到位,讓他們把照片拍好看。”
陳柔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其實這年頭,哪怕大陸的報社,也是可以修圖的,而且修圖技術特彆高。
拍的好不好不重要,就憑他肯在青年節上一趟大陸,報社都會把他修到原地年輕二十歲的。
但這事兒沒法跟他解釋,所以她掏出手機說:“好,我打。”
看她打電話,把自己的話原樣複述了一遍,聶榮才放心。
因為是專門申請過的特殊航道,卡著時機上飛機,就直接起飛了。
商務機當然不大,也就32人位而已。
隻是私下出訪,機上也就十來號人。
梁利生看聶榮自登機就一直眼巴巴的望著窗外,笑問:“大哥,您應該坐飛機都坐膩了吧,還有興趣看窗外?”
聶榮說:“每每坐飛機,其實我也很好奇,那片遼闊的大陸,那個大到我無法想象的國家,大國風情,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在飛機上看,香江不過彈丸之地。
而大陸是叫人一眼看過去,就覺得胸懷遼闊的大國。
身而為民,誰不想生在大國。
作為小國之民,或偏居一隅之人,誰又不想感受一下大國的風土人情。
聶榮將近八十,終於要去見識一界之隔的大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