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戰爭開始之後,有些條件,肯定會隨著事件的發展而產生些許變化。
比如,諸夏聯盟派出了多支部隊,勞師遠征,相應的軍費開支,需由銀凰方麵承擔。
為了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要求雙方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
允諾銀凰帝國與諸夏聯盟在公平的前提下開展雙邊貿易。
允許夏國以合適的價格采購銀凰的非核心涉密資料和技術。
最後,需利用銀凰的影響力,協助諸夏聯盟建立宇宙各處的分支機構。
實話實說,在戰勝國對戰敗國提出的要求中,這屬於非常克製的條件了,就連技術層麵都給了銀凰一個非核心涉密的自主保護權。
不過,要不要接受夏國的條件,在銀凰的朝堂上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很快,問題就從諸夏聯盟開出的條件是否合理,變成了主戰派和主和派的路線之爭,黨派之爭。
主戰派慷慨激昂,帝國尚有數億敢戰之兵,夏軍偷渡而來,兵力有限,占得不過是一個攻我不備的先手。
以少兵淩大國,隻要五號星球稍加反抗,首都星裡應外合,可操必勝。
就連夏國開出的,相對寬鬆的善意條件,都被理解為實力不濟,心虛氣短。
主和派則認為,此刻談和,是代價最小的時刻,夏國開出的條件,完全不像是已經取得了巨大優勢的姿態,而是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平等。
實際上,背後的原因,宇宙中基本無人知曉,夏國純粹是對“不平等條約”這幾個字存在應激反應。
能以這樣的條件談下來,把首都星的危局解除,之後是談是打,銀凰自有主動權。
雙方各持一詞,爭的火花四濺,最終,主戰派的核心,銀凰衛戍軍大都統一句話完成了絕殺。
“敵人手握叛亂之皇子,誰知道有什麼居心,為皇帝陛下大計,其他條件都能答應,必須讓對方交出楚辭墨。”
這句話深深打動了銀凰帝國的皇帝陛下,和談的嘗試很快就崩了。
銀凰一方麵從其他幾個星球抽調部隊,整軍備戰,另一方麵發出指令,各種傳遞信息,指示銀凰五號行星上的殘存力量發起反抗,要和諸夏聯盟打巷戰,打街壘戰,打治安戰。
在宣傳上,他們通過銀凰自己的通訊頻道,宣揚帝國的反抗價值,提高對夏軍攻擊的賞格,醜化劣化夏軍的形象。
同時,利用一部分暗子,諜報,故意製造動亂和流血事件,引發對立情緒。
儘管三號行星的主要戰略要點儘在夏國控製之下,但畢竟銀凰帝國數千年的經營根基還在,很快,諸夏聯盟就陷入了隻能據守要塞堡壘,無法執行有效社會控製和管理的困局。
當年藍星的大鷹帝國,布武全球,就在許多國家遭遇過這種尷尬局麵。
很快,夏軍就有些不堪其擾。
指揮部的軍官們一碰頭,認為在此處浪費太多的時間並不合理,不如強行攻擊首都星,以軍事手段促成全麵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