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
許青舟把設備打開,在觀測屏內檢查一遍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就在一旁坐下,掏出稿紙,繼續研究IPC問題。
其實,如果循規蹈矩,按照尋常的方法建立模型,這一周時間也已經足夠了。
但許青舟考慮過後,打算對IPC模型進行優化。
既然都決定要研究了,當然得搞出點新東西來。
他目前有兩個想法。
第一,嘗試設計更加合理的障礙函數形狀,或者調整障礙函數的參數,如自定義參數d和(ddhat的指數等,以進一步提高仿真精度和效率。
第二,以嘗試引入並行計算和異步處理技術,將計算任務分解到多個處理器上並行執行,以提高計算效率。
和往常一樣,除了中午去吃飯,許青舟白天都呆在實驗室,下午的時候,實驗室中來了個熟人,楚江峰院士。
“楚教授。”
許青舟笑著把老先生引入實驗室。
“還順利吧?”
楚江峰笑著問,他雖然在物理上幫不上什麼忙,可自己學生主導的實驗,還是該來看看。
“順利。”許青舟點頭。
楚江峰點點頭,打量著實驗室,頓時感慨,年紀輕輕就已經掌控一個實驗室了。
這時,他低頭看了眼桌上的稿紙,不由得愣了愣。
距離函數與障礙函數.
這又是什麼玩意兒,物理裡邊有這東西?
“這是.計算數學領域的IPC?”
楚江峰涉獵廣泛,略微思考,就回憶起稿紙上的內容是什麼了。
“您也研究過?”許青舟有點佩服楚院士的見多識廣。
楚江峰微微搖頭,說道:“京大計算機學院的王教授就在做彈性體接觸仿真的項目,當初邀請我去幫著做數學模型,但我這邊走不開。”
“你怎麼搗鼓上這東西了?”
許青舟見楚江峰表情奇怪,解釋說道:“我一個朋友正在做彈性體接觸仿真方麵的項目,拜托我幫著解決IPC模型。”
楚江峰搖搖頭,這小子,才多久啊,又開了個新的研究領域,還專挑硬骨頭那種來啃,據他所知,IPC這東西很難,要不然計算機學院也不會請他幫忙了。
罷了罷了,年輕人,是得磨煉磨煉。
楚江峰在實驗室呆了十來分鐘,見一切都井然有序,放心了,慢悠悠地離開。
5月25日。
實驗室,許青舟正在低頭計算,桌上已經鋪滿一張張複雜的驗算稿紙。
這段時間,他除了收集實驗數據之外,都在搞郭子揚的那個模型。
經過數天的努力,成果還算不錯,根據他估計,對比起以前的IPC,大約能提升近50倍的計算效率。
整個基於障礙的增廣拉格朗日迭代模型,用預條件共軛梯度(PCG)替代了直接法來求解子線性係統。
同時,對超大規模稀疏矩陣的存儲方式進行了革新,跳過了稀疏矩陣模式(pattern)的計算,在確保稀疏性存儲的基礎上完全省略了這一步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見郭子揚打完電話回來,祁蘭問道:“學長,IPC模型什麼時候好?”
“快了快了。”
新加入項目的男生孫奇峰說道:“沒有IPC模型,我們接下來的工作也做不了啊。”
另外一個女生也是點頭。
“這不是問題。”
郭子揚搖搖頭,說道:“昨晚我把這幾天的工作梳理了一遍,發現了不少問題,在IPC出來前,我們先把這些小問題解決。”
“啊?有問題,但我看已經很不錯了啊。”孫奇峰撓了撓腦袋。
“還是不行,你比如你第三部分的代碼,有幾段寫得太複雜,影響運算速度。”
郭子揚把幾個問題大致說完,“我知道,我們現在搭建起來的框架大體能滿足項目需要,但是既然已經做了,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精益求精。”
“行了,大家回去都改改吧。”
一個熟悉的人影就走進教室。
“子揚,忙著呢。”邢雲逸笑著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