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劉奕邦找到了剛才山林裡回來的妹妹,“美蘭,明天我去曹圓圓家裡做客,我需要帶一些什麼呢?”
劉美蘭想了想,“第一次上門,我覺得你帶兩瓶好酒,帶點水果糕點,就差不多了。這是我們老家那邊的風俗,這邊我不清楚,要不你問問二舅和二舅媽?”
劉奕邦點頭,“那行,我去問問。”
二舅媽喜笑顏開,前幾天,娘家那邊打電話,讓她回去一趟。
原本以為家裡有事兒,沒想到是曹大壯拜托娘家嫂子打聽小姑子家的劉奕邦呢!
這哪有不好的?
謝清雅這個小姑子,為人真不錯,孝順而且明理。
二姑爺那可是南方軍區的高官,雖然不能經常過來,但經常給家裡老人家打電話,是個穩重能托付終身的。
家裡的四個孩子,那也是一個比一個好。
說實話,曹圓圓能找劉奕邦這樣的對象,算是高攀了。
曹大壯在當地算是有錢,頂多算是當地的富戶,但跟劉家沒法比。
不過自家小姑子對兒媳婦的人選,隻要劉奕邦喜歡,隻要對方人品好,家裡沒有犯罪的就行。
曹大壯打聽到劉家的情況,心裡的那點不樂意也沒了,眼巴巴等著未來女婿上門呢。
畢竟劉家再厲害,他們曹家是女方,得讓男方先上門。
二舅媽笑了笑,“第一次上門沒有那麼多講究!家裡你二舅有好酒,帶兩瓶!明天一早,我去鎮子上再買一塊肉,買幾包糕點,再買點糖果,四樣禮,帶過去就行了。”
“到了村裡,遇到小孩大人,人家跟你打招呼你就塞一把糖,客客氣氣的,就行了!”
劉奕邦點頭,“多謝二舅媽!”
“不用謝,這是喜事兒!”二舅媽笑了笑,“能找到情投意合的對象,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就好像當初,我找你二舅。”
“很多人都說你二舅放棄城裡的工作不乾,跑去當護林員,說這樣的男人沒出息沒擔當。”
“可我從來就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你二舅很有想法!城裡的工作雖然也還好,但護林員也不錯啊,反正從跟你二舅談戀愛之後,我就沒缺過嘴,經常吃肉,家裡的蜂蜜就沒斷過,還有吃不完的鬆子兒。”
“當然了,我們那時候談戀愛跟現在人不一樣,但我覺得再變也變不了本質,至少跟喜歡的人在意你的人在一起,才會覺得幸福。”
劉奕邦笑著點頭,“二舅媽說得有道理!”
二舅聽到老婆說的話,有點不好意思,退到了後麵。
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說起來挺不好意思的。
謝教授得知明天兒子要去曹圓圓家,仔細交代了一番。
“總之有禮貌,見到長輩知道叫人。如果不知道,你可以問圓圓!千萬不要做個悶葫蘆,那樣顯得很沒禮貌。”
劉奕邦點頭,內心有點緊張,“知道了,媽媽。要不美蘭,你明天跟我一起過去吧?”
劉美蘭聽到這話連連搖頭,“我才不去呢!哪有第一次去對象家裡把他們妹妹帶上呢?”
聽到這話,劉奕邦笑了,“咱們家不是你說話最甜嗎?”
“我說話是最甜,但現在這需要你自己表現誠意!”劉美蘭拍拍劉奕邦的肩膀,“加油吧,劉奕邦同誌!明天我要和媽媽去逛街,就不陪你了!”
明天逛街,購買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東西。
在這邊待了半個多月,他們該收拾東西,能夠郵寄的直接郵寄回四方島。
不能郵寄的,就帶在身邊。
他們準備買機票,直接去鄂爾多斯。
第二天,二舅媽帶著劉奕邦買了禮品,去曹圓圓家裡做客。
劉美蘭和謝教授則是去了哈市逛逛。
首先,他們去供銷社,購買哈爾濱紅腸,直接買了五十斤打包,送到郵局直接郵寄。
這邊還有一種綢緞,質地非常好,大多用來出口。
謝教授很喜歡,通過大舅媽的關係,買了一些。這些東西也不方便攜帶,也全部郵寄。
“美蘭,中午,你想吃什麼啊?”謝教授問。
劉美蘭眨眨眼睛,“當然是吃哈市這邊有特色的。”
“我帶你去吃西餐?”謝教授問,指了指不遠處覺得一家非常有曆史特色的西餐廳。
劉美蘭一怔,“媽,咱們深城西餐廳那麼多,我千裡迢迢來哈市這邊,居然吃西餐?”
謝教授笑笑,“這你就不知道了,哈市這邊的西餐廳彆具特色,曆史比深城的西餐廳長多了。”
聽到這話,劉美蘭麵露不解,“這有什麼稀奇的?”
謝教授回答:“如果你了解哈市的曆史,你就不會這麼問了!兩次世界大戰一打,哈市這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滿城到處是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人,所以在這邊有很多西餐廳。”
“正因為如此,這邊有非常正宗的西餐廳。烤小牛肉,烤小雞,烤沙拌雞烤樹雞,奶渣餃子,牛奶大米粥……”
那時候流傳著一句話都說外國人在華國這邊算是流亡,實際上他們是來過美食節了,但當時咱們國力比較弱,明明非常好吃,但是他們嘴上從來不說也不宣傳。
“以前聽你姥爺說過,這邊的生態環境非常好,好到今天的人想都不敢想的程度,當年的西餐廳裡麵也有非常多的野味,從而衍生出來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西餐。”
“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紙包熊掌,西米旦飛龍奶,奶汁沙半雞,罐燜鹿肉,酥詐罕鼻……”(資料來源於《舌尖上的東北》,作者:阿城)
聽著媽媽講這邊的曆史,劉美蘭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文化底蘊。
在那段殘破的歲月裡,華國人一邊抗爭,一邊也沒有忘記研究美食。
即使西餐到了華國,也給西餐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美好的口味。
謝教授帶著劉美蘭到了一家西餐廳,在這裡劉美蘭吃到了魚子醬。(圖)
這種魚子醬來自大馬哈魚,黑龍江省這邊是全國唯一產大馬哈魚的地方,非常名貴。
大馬哈魚,還有一個名字叫作罪魚。(圖)
每年的十月份,大馬哈魚從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峽日夜兼程的遊回來,行程一萬多公裡。
傳說他們是一批罪人犯了罪,在麻特哈魚的押解下集體到這裡赴死的,然後提供給當地的老百姓果腹。(麻特哈是指赫哲人,濟勒爾特人)
這種魚非常有意思,長於江中,長成於大海裡,又複回江河而死,其生命隻有一年。
每當春江水暖冰解,小魚承流入海。在鹹淡的渾水中,長大甚速。
立秋後,輒又不食,逆流而上。母魚齧雄魚的尾巴,晝夜追逐,在江中灘石,俗稱殉場。
母魚在產下自己的籽兒之後再死掉,情景非常悲壯。
聽著母親講解著大馬哈魚的故事,美蘭仔細品嘗魚子醬的味道。
大馬哈魚子醬的營養價值非常高,金黃色的晶瑩剔透,像瑪瑙一樣好看,這個都有黃豆粒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