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力從地起,農夫腳下踏空手裡便失了勁道,那黑龍得此機會,猛地一甩頭,掙脫鐮刀。負痛遁回水中。黑龍一個猛子紮入江中,不再露頭,欲潛泳避開眾人遠遁。官船上眾人登時大急,黑龍若久匿水中,江朔便要被溺死了。
這一天是十月十五望日,時過子初,汐潮正盛,不覺中漢水水位已經上漲了不少,黑龍閉氣下潛一時竟不得就到江底,江朔方才隨著黑龍閃轉騰越,折騰的全身骨頭欲斷,此刻忽地潛入水中,接連嗆入好幾口冰涼的江水。眼看黑龍越潛越深,江朔眼前越來越暗,似要墮入這無底的黑暗之中。忽然黑龍身子一震,不再下潛,繼而被水下一物向上頂出水麵。
黑龍出水之後其勢不減,竟又飛離水麵數尺,才又重重落回水麵。巨震之下將江朔揚起,他手握寶劍不鬆手,借著一揚之勢竟趴到了黑龍背上,將一肚子水哇哇吐出來了。江朔雙目迷蒙間,但見水下一道模糊的白影一掠而過,黑龍此刻不再遊動,如臨大敵般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水麵上,片刻間那道白影忽地再次上衝,這鼉龍腹部柔軟,水下白影似是知道這處乃是黑龍弱點,仍是攻擊此處。然而那黑龍此番有了準備,忽地向側麵彈出,那白影一擊不中,收勢不及激射出水,竟是一條巨大的白魚!
陳先登已由水兵包紮了創口,一條臂膀是保不住了,但性命應是無虞,他本已萎頓在地。見白魚躍出水麵,他忽然激動地大叫:“魚服白龍!魚服白龍!白龍王來救我們了!”
民間傳說有黑必有白,有妖必有仙,既然有這凶殘暴虐隋煬帝化身的黑龍王,那就有龍王魚服變化的白龍。賀知章知道“白龍魚服”的典故源自西漢劉向《說苑》中的典故,便對陳先登道:“陳校尉,‘白龍魚服’的典故原是說一條白龍化作普通魚兒的外形,卻被不知真相的豫且射中其目,這白色大魚卻何以是白龍?”
陳先登家中世代為船民,船民最是迷信,方才見了黑龍便覺不吉,被咬去一臂後更是驚懼莫名,然而方才見得大白魚之際卻精神為之一振,忍著斷臂之痛對賀知章說道:“賀監有所不知,這白龍乃是一條巨大的白鮪魚,傳說白鮪生於江水西端的繩水,一出生便沿六千裡江水順流而下,直至入海,長得二十齡左右,卻又沿江水溯遊而上,竟能回到出生地。尋常白鮪能活四十齡,長大者也就六七尺而,這白龍王卻活得不知幾百年了,身長不下三丈,在這江海之間不知打了多少個來回了,每每龍王從海中洄遊入江,江上船民便道是白龍王西巡呢。我兒時在家鄉揚州江邊就見過一次白龍王。”
裴旻不以為然道:“天下大魚多了,如何能知道這條白魚就是你兒時所見的白龍王。我看傳言也是不儘不實。”
陳先登平日裡對長官唯唯諾諾,可是一說到這些船民故老相傳的傳說,便變得異常執拗,他艱難地轉頭對裴旻道:“裴公有所不知,白鮪周身生有五條骨楞,其中居中一道最粗乃是背脊,白龍王卻有六楞,背生雙脊,露出水麵猶如龍脊。”
裴旻長於弓狩,目力極佳,他攬目光望去,但見此時白鮪一擊不中,已重新落水,正繞著黑龍緩緩遊動尋找再次攻擊的機會,裴旻仔細觀瞧見其體型巨大,通體發白,背脊部分露出水麵,果然是兩道背脊,不禁嘖嘖稱奇。
黑龍驟臨大敵,反而冷靜下來,也不再急於逃跑,浮在水麵上以靜製動,待白龍再次攻來。那鼉龍身子大半沒入水中,水麵上隻露出口鼻和背脊,江朔匍在黑龍背之上,也不知是死是活。好在此刻黑龍不再急於把他甩下去,而是專注於與白龍的對峙。
黑龍和白龍其實難說孰善孰惡,一個要吃牛羊甚至吃人,另一個則隻吃些小魚小蝦,其實都是物性使然,難定正邪之分,但世人皆以為吃魚蝦就是善,吃人畜就是惡;白為陽、是善,黑為陰、是惡,因此白龍出水之時,不僅陳先登,兵匪兩邊眾人皆感振奮,群盜竟而停手一齊圍觀二龍對決。
白鮪喜在白天活動,鼉龍則是晝伏夜出,原可說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每逢月圓之夜,皎皎明月將江水照的一片澄明,白鮪便會逆時在夜間出來覓食,而鼉龍喜暗忌光,每逢望日之夜便狂躁不安,故此每當月圓之際便少不得鮪鼉交戰,兩物一陰一陽,天然物性相克,一旦遇到便要纏鬥至死方休。也不知鬥了多少個朔望。眾盜顯是然知道這一節,特地在望日屠龍,就是想到一旦黑龍猛惡難以降服,還可得白龍相助,果然今晚江麵人聲鼎沸,不僅引來了黑龍,也引來了白龍。隻是白龍也知黑龍凶悍,便一直蟄伏在水底,直至黑龍身披重創,眼看要突圍逃脫,這才從水底突然衝出,攻了黑龍一個措手不及。
(www.101novel.com)